《祖堂集》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禪宗史,序寫于南唐保大十年(952)。書中所記主要是福州雪峰義存禪師(822~908)一系在福州、泉州、漳州的歷史,所記錄的其他宗派大多活躍于湖南、湖北、江西、廣東、浙江一帶。作為重要的禪宗語言資料,成書又比宋《景德傳燈錄》早五十年,并且書中所記錄的禪師大多數是九世紀的人,所以倍受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把它當作研究唐五代時期禪宗史、漢語白話口語、方言、社會史、文化史等方面的重要資料。語言學界很重視這部書。正如日本漢學家太田辰夫所說,‘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此書是系統(tǒng)了解早期白話的唯一資料’。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學者就開始對《祖堂集》的語言進行了研究,其中要數太田辰夫的研究成果,他的《中國語歷史文法》(江南書院,1957年)運用了很多《祖堂集》的材料,他的《〈祖堂集〉口語語匯索引》(1962年)收集了約2500條詞語。隨后他還編著了《唐宋俗字譜》(《祖堂集》之部,汲古書院,1982年)。他在《漢語史通考》(日本白帝社,1988年)中還專章設有‘《祖堂集》語法概說’,是在他1956年和1981年開講座課講義的基礎上補寫而成的,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全面地描寫了《祖堂集》語法的現(xiàn)象。中國學者則多是在八十年代初才見到《祖堂集》并開始研究它的語言現(xiàn)象,從發(fā)表的一系列的研究論文及出版的相關論著看,有專題研究《祖堂集》的,有以《祖堂集》為參照材料作共時或歷時研究的。尤為可喜的是方言研究界、現(xiàn)代漢語研究界對《祖堂集》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從地域方言、近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對比溯源等視角來研究《祖堂集》,推動了《祖堂集》語言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本書即為《祖堂集》語言研究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