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始終徜徉著一個詭異多變的精靈,它看似一汪水,卻有著如火般燃燒激情的魔力;它外表溫柔順服,卻有著剛烈兇猛的內質。這就是酒。中國是酒的王國。中國的酒,品種多樣,產量豐厚;中國的酒,色澤紛呈,韻味各異。這些在無形中又決定了中國注定是酒的家園,是愛酒人的樂土。中國人愛酒,地無分南北,人無分男女,飲酒風尚歷經千年不衰;中國人愛酒,又不只單純將其作為一種口腹之樂,而更注重發(fā)掘酒的內涵,致力于以其為一種驕傲的文化,一種必要的禮儀,甚至為內心的一種意境、外在的一種氛圍、物我結合的一個媒介。些許再普通不過的糧食,甚至若干吃不完的剩飯,貯存、發(fā)酵,便魔法般形成香醇無比的美酒。這個精靈一躍上歷史舞臺,當即成了備受人們關注的寵兒。多少文人墨客,在酒的精神支撐下成就了絕代佳作。從詩圣杜甫的“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到文豪蘇軾的“撫養(yǎng)各有志,得酒詩自成”;從畫圣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醉后方揮毫而就,再到書圣王羲之“遒媚勁健,絕代所無”的醉作《蘭亭集序》……這時的酒,顯而易見是人們不可多得的好朋友,它使人的創(chuàng)作才華發(fā)揮得更加淋漓盡致,有如神助。而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的“雨后飛花知底數(shù),醉來贏得自由身”,以及武松過景陽岡、醉打猛虎時的酒壯英雄膽,則明顯地道出了酒的解愁、壯膽的作用。這時的酒,則從神秘色彩中沉淀出來,仿佛一個老友,在必要的時候,或聽自己訴愁,或為自己壯膽。愛酒之人多由此。而酒又有其令人情殤的一面,輕則迷失自我、酒后吐真言,重則有如張飛,醉后“失徐州”。酒交織著正義與邪惡,在知己與間諜之間游弋,使人既愛又恨,只能隨其成敗,卻無法全身而退。酒,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物質的存在,而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一種精神的寄托。中國人愛酒,同時也為酒文化的發(fā)展源源不斷地作著貢獻。從家喻戶曉的杜康,到世界名酒茅臺,無不凝聚著中國“酒人”的探索與智慧。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的酒才不單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更加融入了民族文化特征,融入了民族自豪感與大無畏氣概,形成中華民族獨有的酒魂!中國人愛酒,愛到立志將其變?yōu)樽约好褡骞逃械奈幕v使對于酒,沒有人能夠確定其鼻祖為誰、種類幾何,也沒有人能夠說清酒那或癡或癲的效應由何而來,但卻仍執(zhí)著地追隨著酒的腳步,追求著絕對的自由以及忘卻生死利祿的境界。正如尼采所說:“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fā)泄,是拋棄傳統(tǒng)束縛回歸原始狀態(tài)的生存體驗,是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