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蜂窩移動通信導論
1. 1 移動通信簡史
1. 2 本書的組織
參考文獻
第二章數(shù)學基礎
2. 1 引言
2. 2 統(tǒng)計理論
2. 2. 1 概率論的定義與公理
2. 2. 2 聯(lián)合. 邊緣與條件概率
2. 2. 3 隨機變量. 概率分布與概率密度
2. 2. 4 契比雪夫不等式
2. 2. 5 隨機變量的變換
2. 2. 6 常用的概率分布
2. 2. 7 電平交叉率與衰落平均時段
2. 2. 8 隨機過程
2. 2. 9 功率譜密度
2. 2. 10 線性時恒系統(tǒng)
2. 2. 11 窄帶噪聲的正交表示
2. 3 小結
習題
附錄2A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蜂窩移動通信的環(huán)境
3. 1 介紹
3. 2 快衰落與慢衰落的統(tǒng)計特性
3. 2. 1 短期統(tǒng)計
3. 2. 2 快. 慢衰落的聯(lián)合統(tǒng)計特性
3. 3 接收信號的頻譜密度
3. 4 電平交叉
3. 5 電場. 磁場的空間相關性
3. 6 兩個信號的相關性:相干帶寬
3. 7 信道模擬器設計
3. 8 環(huán)境噪聲
3. 8. 1 點火噪聲
3. 9 結論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電波傳播
4. 1 介紹
4. 2 傳播特性
4. 2. 1 與傳播有關的參數(shù)
4. 2. 2 地形參數(shù)
4. 3 自由空間傳播
4. 3. 1 發(fā)射功率與接收場強密度的關系
4. 3. 2 自由空間·損耗
4. 4 平坦表面的傳播
4. 4. 1 復式介電常數(shù)等式
4. 4. 2 反射系數(shù)
4. 5 地面曲率效應
4. 6 地球半徑的等效概念
4. 6. 1 平坦球面布靈頓一3損耗方式
4. 7 電波傳播體積:菲涅爾區(qū)
4. 8 刀形邊緣傳播
4. 8. 1 多重刀形繞射
4. 9 不平坦表面準則
4. 10 UHF傳播模型
4. 10. 1 在UHF頻段的普通測試模型
4. 10. 2 測試結果
4. 10. 3 對模型的修正
4. 11 結論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天線系統(tǒng)
5. 1 概述
5. 2 天線增益
5. 2. 1 兩個天線的組合增益
5. 2. 2 極化
5. 2. 3 帶寬
5. 3 基站天線
5. 4 移動臺天線
5. 5 附屬設備
5. 5. 1 合路器
5. 5. 2 接收耦合器
5. 5. 3 雙工器
5. 5. 4 饋線
5. 6 蜂窩系統(tǒng)天線的問題
5. 6. 1 死區(qū)
5. 6. 2 接收天線和發(fā)射天線的隔離度
5. 6. 3 天線安裝
5. 7 接收機噪聲
5. 7. 1 噪聲等效帶寬
5. 7. 2 噪聲系數(shù)
5. 7. 3 級聯(lián)網絡
5. 8 互調
5. 9 結論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同信道和鄰信道干擾
6. 1 簡介
6. 2 同信道干擾
6. 2. 1 概率統(tǒng)計模型
6. 2. 2 減小同信道干擾
6. 3 鄰信道干擾
6. 3. 1 鄰信道干擾的控制
6. 4 近端與遠端之比
6. 5 結論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模擬調制和數(shù)字調制
7. 1 介紹
7. 2 模擬角調制
7. 2. 1 角調制特性
7. 2. 2 FM頻譜
7. 2. 3 FM信號生成
7. 2. 4 FM解調
7. 3 數(shù)字技術的詳細要求
7. 3. 1 頻譜利用率的調制技術
7. 3. 2 鄰信道干擾
7. 3. 3 好的比特差錯率(BER)性能
7. 3. 4 有效的利用移動臺直流電源功率
7. 3. 5 適用于蜂窩移動通信環(huán)境
7. 3. 6 實現(xiàn)容易
7. 4 數(shù)字調制
7. 4. 1 BFSK調制
7. 4. 2 BPSK調制
7. 4. 3 QPSK和OQPSK
7. 5 移動通信中實際的使用調制方式
7. 5. 1 MSK調制
7. 5. 2 GMSK調制
7. 5. 3 /4-DQPSK調制
7. 6 平滑頻率調制
7. 7 結論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分集與合成
8. 1 簡介
8. 2 分集技術
8. 2. 1 時間分集
8. 2. 2 頻率分集
8. 2. 3 空間分集
8. 2. 4 角度分集(方向分集)
8. 2. 5 場元素分集
8. 2. 6 極化分集
8. 2. 7 RAKE分集
8. 3 檢波前和檢波后合成器
8. 4 合成技術
8. 4. 1 掃描分集合成器的細節(jié)
8. 4. 2 選擇合成
8. 4. 3 最大比例合成
8. 4. 4 等增益合成
8. 5 FSK調制的分集有效性
8. 6 選擇合成. 最大比例合成與等增益合成的比較
8. 7 結論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信號處理與編碼
9. 1 簡介
9. 2 信號處理
9. 2. 1 基帶信號的性質
9. 2. 2 基帶濾波要求
9. 2. 3 鎖相環(huán)原理
9. 2. 4 巴克碼
9. 2. 5 均衡器
9. 2. 6 FM系統(tǒng)中的語音處理
9. 3 分組編碼
9. 3. 1 香農界
9. 3. 2 硬判決與軟判決
9. 3. 3 碼率. 冗余. 權與距離
9. 3. 4 通過能力與編碼增益
9. 3. 5 編碼通信中報文傳輸?shù)囊?nbsp;
9. 3. 6 多數(shù)表決(時間分集)
9. 3. 7 使突發(fā)差錯隨機化的交織技術
9. 4 語音編碼
9. 4. 1 語音編碼的傳輸率
9. 4. 2 剩差激勵線性預測聲碼器
9. 4. 3 CELP語音編碼器
9. 5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微蜂窩移動通信:無繩電話和個人通信
10. 1 概述
10. 2 微蜂窩系統(tǒng)
10. 2. 1 微蜂窩系統(tǒng)的技術和運營要求
10. 3 無繩電話
10. 3. 1 技術要求
10. 3. 2 無繩電話與蜂窩移動通信的比較
10. 3. 3 第一代無繩電話CT-1
10. 3. 4 第二代無繩電話CT-2
10. 3. 5 數(shù)字歐洲無繩電信(DECT)系統(tǒng)
10. 4 PCN 服務
10. 4. 1 PCN與蜂窩的比較
10. 4. 2 歐洲的PCN
10. 4. 3 美國的PCN
10. 4. 4 CDMA系統(tǒng)期望具有的技術特性
10. 5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