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雞怎樣分檔用料雞腿肉肉質較厚較老,宜切丁、砍塊。如宮保雞丁、貴州雞、小煎雞、棒棒雞、魚香八塊雞、炸雞腿等菜,均可選用雞腿肉制作。雞脯肉肉質細嫩,尤宜切絲、片及捶茸泥用。如銀芽熘雞絲、熘炸雞卷、醋熘風脯、熘雞米、雞豆花、雪花雞淖、芙蓉雞片,皆用雞脯肉制作。雞翅適于燒鹵,著名菜式有生燒大轉彎、貴妃雞翅、龍穿風翅等。3.魚怎樣分檔用料魚頭骨多肉少,宜作砂鍋魚頭、魚頭燒豆腐、黃燜魚頭、半湯魚頭、拆燴胖魚頭等佳肴。魚中段肉厚質嫩、宜切絲、片、塊、條,制魚糝,還可用花刀剞成各種形狀,烹制香花魚絲、熘魚片、椒鹽魚卷、熏魚塊、蔥花魚條、氽魚圓、菊花魚、松鼠魚等菜。魚糝在烹調中,還是菜肴造型的重要原料。魚尾肉質鮮嫩,叮制作紅燒劃水、砂鍋劃水等名肴。4.怎樣因料而異、靈活配菜配菜就是根據菜品的成菜要求,把各種成形原料經過適當配合,使其成為完整的菜肴原料。菜肴的原料在質感上有軟硬之分,配料就需軟配軟,硬配硬,并由主料的質地來決定。如主料是雞片、肝片、肉片,則配木耳、蘭片、豆苗之類的軟嫩原料.但木耳、蘭片不是家家常備,豆苗也不是四季皆產,那怎么辦?這就需要您根據本地的物產,當時所處的季節(jié)來靈活運用了。像熘雞片這樣的菜,由于主料較高檔,因此配料也要講究一點。假如沒有木耳、蘭片、豆苗,您可擷取瓢兒白菜嫩芯,用開水沮一下,配上馬耳朵蔥,這樣也不失格調:在初夏,將嫩黃瓜削去瓤,切成薄片,冉點綴幾片鮮紅的番茄,以這樣的配料熘出的雞片不僅色艷,而且別具一番風味。至于豬肝和肉片,配料就更多了,瓢白菜桿、萵筍、豆角、春筍、番茄、蒜薹、蘑菇等等,真是數不勝數。另外,像雞、鴨、排骨之類主料質地較硬,或需要較長時間烹調的菜肴,配料也應根據季節(jié)所產原料來相應配合。如紅燒雞的配料,就有青筍、春筍、紅蘿卜、蘑菇、板栗、高筍等,即使什么蔬菜也沒有,用雪魔芋來燒雞也是一道風味別致的佳肴??傊诩彝ヅ胝{中,也看料配菜,因料而異,靈活掌握。5.怎樣在配菜中搭配形色菜肴中的形與色,具有刺激人食欲的作用,同時也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審美情趣。形狀的配合須注意兩點:一是考慮菜肴的主料和輔料在烹調中要同時成熟。即像絲、片、丁這樣體積小,易熟的主料,不能配寬大厚實的塊或砣形狀的配料,否則,在烹調加熱中會出現受熱不均,出現生熟不勻。二是菜肴的外觀形狀要和諧統一,一般原則是“絲配絲、片配片、丁配丁、塊配塊”.但蒸菜的墊底可與主料不一致,它主要起襯托主料成形豐滿的作用。如扣肉用芽菜墊底,粉蒸肉用芋子墊底,清蒸蹄膀用菜芯墊底,使得翻碗扣盤后,顯得形狀飽滿。魚香類菜肴的姜、蔥、蒜等輔料的體積都很小,主要是便于輔料中芳香族物質的揮發(fā),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殊風味。菜肴的配色要以主料為主,輔料的色彩要對主料起襯托點綴的作用,不能喧賓奪主,菜肴的配色有“順色”和“岔色”之分。順色,即主輔料色彩大概一致,使全菜色調和諧,如銀芽熘雞絲、素燴三白,主、輔料皆為白色,給人素凈雅致的印象。岔色,主輔料以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一起,給人以色澤鮮明,對比強烈的感覺,以刺激食欲。這種方法在配菜中廣泛使用,如芙蓉雞片,白色的雞片配以碧綠的豆苗,或鮮嫩的菜芯,將雞片襯托得更加白嫩醒目,能使人聯想到出水芙蓉的嬌艷。岔色要適應不同季節(jié),炎熱夏季菜肴色彩宜淡雅,多用素色,而嚴冬早春則重暖色??傊穗炔砩笊蕝f調,美觀大方。6.怎樣在配菜中搭配葷素一般講菜肴中的動物性葷料,以含蛋白質、脂肪為主,而植物性的配料卻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及纖維素,而各種營養(yǎng)素對人體有著不同的作用。在配菜中通過葷素搭配,使一盤菜中具備多種營養(yǎng)素,起到營養(yǎng)互補的作用,提高營養(yǎng)對人體的價值效益。因此,我們在配菜時應特別注意搞好葷素搭配。比如炒雞蛋加進蔥頭、香椿、番茄;紅燒肉加土豆、蘿卜、青菜頭;燉排骨可配黃豆芽、冬瓜、白蘿卜;至于像夾沙肉這樣肥膩的甜菜,也可配橘辦、菠蘿塊同上。從傳統的觀念上講,配菜中主輔料總是葷多素少。以動物性原料為主料的占2/3或4/5,植物性的輔料僅占1/3到1/5。其結果是使人體脂肪堆積,蛋白質過剩,由于缺乏其他營養(yǎng)素,而造成某些疾病。因此,在家庭烹調中不妨提倡吃“俏葷菜”,即在配菜中加大植物性原料的比例,蔬菜占整個菜肴比重的1/2或2/3,使菜肴的營養(yǎng)結構趨于平衡、合理。通過葷素搭配不僅增加菜肴的色彩和營養(yǎng)價值,對于健身和預防各種疾病也是有效的。7.怎樣將原料碼味上漿在烹調中是離不開芡粉的。菜肴在烹制時,原料表面需粘裹上一層粉糊再下鍋;而有的則只需在刀工成形后的原料表面,粘裹上一層薄薄的粉漿。原料表面涂上一層糊漿后,好似人體穿衣一般,在烹調加熱時,油溫是通過糊漿間接傳熱,沸油不易直接浸入原料內部,既保持了菜肴的原味,又保護了菜肴的營養(yǎng)不致遭受破壞?!按┮隆鄙蠞{之前,原料必須碼味。鹽不但起調味的作用,還能提高瘦肉組織內蛋白質的水化能力,很快形成粘稠的水化層,使瘦肉吸進水分后不“吐水”,這時加入淀粉上漿,就能把原料緊緊粘裹住。有的不先碼味就上漿,瘦肉吸進的水分很快又“吐出”,結果把粘附在原料表面上的粉漿洗涮,這樣“脫芡”的原料下鍋烹炒,質地當然會老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