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倫理之結(jié)合
前既言之矣,凡國家皆起源于氏族,此在各國皆然。而我國古代,于氏族方面之組織尤極完密,且能活用其精神,故家與國之聯(lián)絡(luò)關(guān)系甚圓滑,形成一種倫理的政治?!渡袝虻洹吩唬?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九族者,上推高曾,下逮曾玄,《喪服小記》所謂“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由本身推算親屬也。百姓者,《楚語》云:
所謂百姓……者何也?……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zhì)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是為百姓。
《堯典》此文,“百姓”與下“黎民”對舉,《國語》屢言“百姓”,皆與“兆民”對舉,是古代“百姓”,實為貴族專名。然則姓何自來耶?《楚語》此文言“物賜之姓”,《左傳》亦云:“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保ā峨[八》)是謂姓為天子所賜,然《周語》又云:
伯禹……克厭帝心,皇天嘉之。胙以天下,賜姓曰姒?!阉脑绹?,命為侯伯,賜姓曰姜?!?
是又謂天子與侯伯之姓,并由天所賜。其實“姓”字從女生,《說文》云:“人所生也。”初民社會,先有母系然后有父系,邃古部落,皆從母以奠厥居,因各以所屬母為徽別。故著姓如姚姒姬姜嬴嬛姞妊,字皆從女。百姓即群部落之義。言百者舉大數(shù)耳。各姓之長,皆名曰“后”。其位相等夷,故曰“群后”,后世謂之諸侯。“群后”中有功德優(yōu)越者,共戴為“元后”,后世謂之天子。“姓”與社會組織之關(guān)系略如此?!稌x語》云:
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
然則百其姓者百其類。以今語釋之,即一百個種族不同之社會也。故《堯典》以“平章”言百姓,意謂平等調(diào)和各異族云爾。
唐虞夏商所謂平章百姓者成績?nèi)绾危窡o征焉。至于周而發(fā)明一絕妙之平章法,曰同姓不婚?!抖Y記·大傳》云:
系之以姓……雖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足見夏商以前,未有此禁,有之自周始。質(zhì)言之,則同種族之人不得互婚,凡婚姻必求諸異族也。此種制度,于我民族之發(fā)榮,有絕大影響,蓋多數(shù)異族血統(tǒng)之混合,即大民族所由醇化也。周人自厲行此制,于是“百姓”相互間,織成一親戚之網(wǎng),天子對于諸侯,“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王制》),《詩》有之:“豈伊異人,兄弟甥舅?!保ā斗ツ尽罚┢浯笠唤y(tǒng)政策所以能實現(xiàn)者半由是。此制行之三千年,至今不變。我民族所以能蕃殖而健全者,亦食其賜焉。
以上所言者,異族相互間之關(guān)系也。若夫同族相互間,更有所謂宗法者以維系之,而組織愈極綿密,《禮記·喪服小記》及《大傳》述其梗概如下: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
周人用此組織以規(guī)定各侯國內(nèi)族屬之關(guān)系,試為圖以表之:

如是一國中,國君之外,更有唯一之百世不遷的大宗,有無數(shù)五世則遷的小宗,小宗之宗人,共宗其小宗,群小宗各率其宗人以宗大宗,大宗又率群小宗以宗國君。故《詩》曰:“君之宗之。”(《公劉》)言君與宗相待而成治也。荀子曰:“大夫士有常宗?!保ā抖Y論》)言大宗也。晉師服曰:“大夫有貳宗。”(《左·桓二》)言小宗也。叔向曰:“肸之宗,十一族,惟羊舌氏在而已?!保ā蹲蟆ふ讶罚┭孕∽跅l分廣衍,雖遷后仍以族相屬也。
宗法不惟行之國內(nèi)而已,諸國相互間亦行之。孟子記滕之父兄百官稱“吾宗國魯先君”(《滕文公上》)。滕開國之君叔繡,為魯開國之君周公之弟,周公為武王母弟,諸姬共戴之為大宗。故曰“吾宗國”也。如是諸侯又各率其宗以宗天子。荀子曰:“天子……圣王之子也……天下之宗室也。”(《正論》)故周之諸侯,稱周曰“宗周”。
宗法又不惟行于王侯之支庶而已,一般平民亦有之。《左傳》所記,晉有“翼九宗”(《隱六》),有“懷姓九宗”(《定四》),翼九宗為晉之支庶,懷姓即隗姓,乃當(dāng)時狄(匈奴)種也。《傳》又記“楚人執(zhí)戎蠻子,致邑立宗,以誘其遺民”(《哀四》),又記“梗陽人有獄,魏戊不能斷,以獄上其大宗也”(《昭二十九》)。此可見凡民皆各有宗,且可以隨時增立。而宗之所在,即民之所歸也。故《周官》云:“以九兩系邦國之民……五日宗,以族得民?!保ā洞笤住罚┭宰谶_于上下也。
如是國內(nèi)各部分人民,各以“同姓從宗,合族屬”(《大傳》文)而統(tǒng)之于君,故曰“君有合族之道”(同上)焉。其立法精神何在?蓋利用人類通性而善導(dǎo)之。故曰:“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保ㄍ希┤四挥H愛其父母,因父母而尊父母所自出之祖先,因祖先而敬及代表祖先之宗子,卒乃以宗子之關(guān)系聯(lián)絡(luò)全族,似此大規(guī)模的家族組織,遂成為政治上主要原素。再加以宗教的氣味,而效力益強:“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保ā督继厣肺模┳鹱嬗^念與敬天觀念相結(jié)合,推論之結(jié)果,可以認全人類為一大家族。故曰:“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保ā吨杏埂肺模┪醿娙裟軐τ谧诜ň窀久髁?,則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孟子》文),所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大學(xué)》文),庶幾乎可以索解矣。
此種“家族本位的政治”,在當(dāng)時利病如何,今不暇詳述。要之此為后此儒家政治思想之主要成分,直至今日,其惰力依然存在,然社會組織既已全變,則其精神亦適為僵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