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圣彼得大廣場的設計猶如一個倒置的子宮?印度將生產后的母牛的胎盤胞衣捆綁在有乳白汁液的樹上的行為有著怎樣的秘密?巴厘島人的面具下藏著的是什么面孔?本書借用近百幅藝術作品圖像,著重對非西方當代藝術的藝術形式進行剖析和探討,回答了以上問題,并揭示出:無論藝術的樣式和形式如何,文化都是在不斷吸收、同化外來元素的同時創(chuàng)造著個性。 《異體》是一部藝術人類學經典著作,內容涉及古希臘神話、巴厘島儀式、印度密宗藝術品、當代行為藝術、疾病與社會想象等。書中從不同民族,不同時段的藝術創(chuàng)作出發(fā),綜合人類學、藝術學、考古學等理論,探討藝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文化功能和民族記憶。本書的出版為國內人類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資料,也滿足了藝術愛好者和社會科學讀者對文化、古典藝術、象征人類學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