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言
第一章 1916:社會的擾攘與文化的堅守
第一節(jié) 小語境:1916年的文學環(huán)境
一、輿論界“危如累卵”
二、“嗚呼洪憲”
第二節(jié) 大歷史: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
一、“大雨之先”:晚清以來的時代背景
二、從發(fā)表到出版:文學傳播空間的建構
小結:橫向停滯導致縱向拓展
第二章 “碼字的癥候群”:知識分子的生存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碼字的癥候群”:1916年的文壇怪現(xiàn)象
一、媚俗與模仿
二、抄襲
三、一稿多投與應酬文章
第二節(jié) 文人自主性愈加彰顯
一、從士到作家:人格獨立的開始
二、從“經國大業(yè)”到“以文取酬”:獨立的經濟來源
三、作家自主性的意義呈現(xiàn)
小結:消耗與打磨,多重境遇空間
第三章 讀者共同體與時尚的風向標
第一節(jié) 閱讀共同體的形成
一、讀者共同體的建構
二、從國文到國語:讀者與作家共同的教育背景
第二節(jié) 讀者主體性的浮現(xiàn)-
一、眾聲喧嘩:讀者的意愿表達
二、商榷批判:由“推襟送抱”引發(fā)的文戰(zhàn)
小結:群體性準備的完成
第四章 文學市場化——也談民國機制
第一節(jié) 1916:搖擺的洪憲元年
一、復辟帝制與尊孔讀經
二、出版界之黑幕
第二節(jié) 對秩序的呼喚
一、國歌與校歌:文學與儀式
二、文學市場機制的形成
小結:文學場形成的制度化保證
第五章 1916與新文學的發(fā)生
第一節(jié) 新的文學場域的形成
一、為新文學提供獨立的生存方式和廣闊的傳播空間
二、公共輿論空間的開創(chuàng)
三、拓展文學的表現(xiàn)領域,促生新式文體和白話語言
第二節(jié) 文學與權力——對新文化運動的另一種解讀
一、《新青年》的占位傳奇
二、新文學對文學權力的攫取
小結:對新文化運動的再審視
結語:和尚公文衣包雨傘枷
參考文獻
附錄一:晚清至民初中文期刊創(chuàng)刊情況表(1872-1916)
附錄二:晚清至民初上海出版機構一覽表(1840一1916)
附錄三:1916年大事年表
附錄四:1916年前后出版、發(fā)行的報紙、刊物列表
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