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人皆會死
第一章 被馴服的死亡
預感死之將至
暴卒
圣徒之死不同凡俗
仰臥而去:通俗的死亡儀式
公眾性
史之留痕:二十世紀的英國
十九、二十世紀的俄羅斯
死者入眠
繁花似錦的花園
聽天由命
被馴服的死亡
第二章 圣陵旁,教堂中
圣人的庇佑
公墓成鎮(zhèn),墻內安葬
墓地:“教會的懷抱”
被詛咒的葬法
教規(guī):教堂內嚴禁下葬習俗:教堂即墓地
堂院與藏骸所
集體墓葬坑
骸骨堆
敞開的大墓地
避難所與居住地廣場和公共場所
教堂取代圣人哪座教堂?
教堂的何處?
何人葬入教堂?何人葬入墓地?圖盧茲的例子
英國的例子
第二部分 自身之死
第三章 死的時刻生的記憶
來世說,心態(tài)的標識
最后的降臨
末日審判,生命之書
生命終結時的審判
關于死的種種母題
傳教方針的影響?死亡率過高?
對生的熱戀
貪戀紅塵與靜物畫收藏家
挫敗與死亡
第四章 對彼岸的擔保
古儀式追思禱告悲傷逝抱緊遺體
為亡靈祈禱
古老儀式:念誦人名
害怕下地獄,煉獄與等待
羅馬彌撒:死人的彌撒
圣體拜領臺的祈禱
僧侶的情感:教堂的財富
中世紀后期的新儀式:教士的作用
新的送葬隊:教士和窮人組成的隊列
遺體從此藏在靈柩臺上的棺材里
喪葬彌撒
入土之日在教堂做法事
下葬之后的種種法事
慈善基金及其公告
教友會
此岸和彼岸的保障;遺囑的功能;財產的重新分配
財富與死亡;用益權
立遺囑:良心的責任,個人的行為
遺囑,文學體裁
還是被馴服的死亡
第五章 臥像、跪像與靈魂
墳墓成為無名墓
從石棺到木棺,以及窮人的“無棺”
生之追憶,死之葬地
圣徒與偉人之例外
天上地下:兩種生命延續(xù)形式
十世紀朱的情況
碑文的恢復
首先是身份與祈禱
召喚行人
英雄事跡,義舉善行,長篇的生平悼文
家庭情感
根據(jù)外形的墳墓分類,帶墓志銘的墓
豎墻墓,巨型建筑
趴在地上的平墓
想象中的墳墓博物館:臥像-休眠
仿照臥像安置尸體
靈魂遷移
臥像與跪像的聯(lián)系:雙橋墓
跪像
返回肖像·死者面?!ぜo念塑像
臥像和跪像的末世意義
墓地,墓上十字架
馬爾城墓地
獻儀墓與“供養(yǎng)碑”
靈碑
還愿牌
祭堂與家墓
虛擬博物館的教益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