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在中國古代常稱為“算術”,也稱為“算學”“算法”“數學”等。不過后二者有時含有象數學的內容。我們這里所講的當然是現代意義上的“數學”實際上,中國傳統(tǒng)數學著作的主流都屬于這個范疇,反映中國古代主要數學成就的著作幾乎沒有象數學的內容。清末以前到底產生過多少數學著作,無法精確統(tǒng)計,有人估計現存近二干種,不過,其中絕大多數產生于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中葉之后,而且其中相當多的是關于西算或會通中西算法的著作,純粹的中算著作并不多。而現存元末以前的數學著作僅二十余部。但是,就是這二十余部著作使數學成為中國古代發(fā)達的基礎學科之一,取得了若干具有世界意義的輝煌成就,自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數學衰微前后到十四世紀初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約一千七百余年,是此時世界數學發(fā)展的主流。十四世紀中葉之后,中國數學急劇衰落,遂失去了數學強國的地位,并且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明末(十六世紀末)西方數學傳入中國,經歷了三百余年的中西會通,中國傳統(tǒng)數學在上世紀初中斷,融入了統(tǒng)一的世界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