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總前言
前言
第1章 三七資源概論 1
1.1 三七的原植物考證 1
1.2 三七的用藥歷史 4
參考文獻 5
第2章 三七的系統(tǒng)分類學 7
2.1 三七形態(tài)分類 8
2.2 三七化學分類 9
2.3 三七細胞學及分子生物學分類 10
2.3.1 三七細胞學 10
2.3.2 三七分子鑒定與分類 12
2.4 三七及其近緣植物的系統(tǒng)進化 13
參考文獻 16
第3章 三七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20
3.1 三七總皂苷生物合成與關鍵酶調控 20
3.1.1 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徑 SS、DS基因的克隆和調控研究 20
3.1.2 由RNAi介導CAS基因沉默對三七皂苷合成影響 28
3.1.3 調控三七皂苷生物合成轉錄因子的克隆與功能研究 36
3.1.4 調控三七皂苷生物合成PnbHLH1轉錄因子的功能研究 40
3.2 三七抗病基因的分離與分析 45
3.2.1 三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 45
3.2.2 三七幾丁質酶基因PnChi-1的克隆及表達特性分析 49
3.2.3 三七及屏邊三七PR1基因克隆 52
3.2.4 三七NAC轉錄因子基因PnNAC1的克隆及表達特性分析 59
參考文獻 63
第4章 三七的種質資源分布現(xiàn)狀 65
4.1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狀況調查 65
4.1.1 三七資源狀況調查 66
4.1.2 三七近緣種資源狀況調查 68
4.2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分布現(xiàn)狀 70
4.2.1 三七資源分布現(xiàn)狀 70
4.2.2 三七近緣種資源分布現(xiàn)狀 71
4.3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收集 76
4.3.1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收集情況 76
4.3.2 三七種質資源收集的思路及建議 81
參考文獻 82
第5章 三七的種質資源保護 84
5.1 三七及其近緣種繁育生物學研究 84
5.1.1 三七的繁育生物學特性 84
5.1.2 三七近緣種繁育生物學特性 93
5.1.3 三七及其近緣種的繁育特性 98
5.2 三七及其近緣種種子生物學研究 98
5.2.1 三七種子生物學特征 99
5.2.2 三七近緣種種子生物學特征 102
5.3 三七及其近緣種種質資源保存及保護研究 105
5.3.1 三七及其近緣種的種質資源保存方法和現(xiàn)狀 105
5.3.2 三七及其近緣種的種質資源保護策略 108
參考文獻 109
第6章 三七種質資源的系統(tǒng)評價 113
6.1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評價 113
6.1.1 三七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評價 114
6.1.2 三七近緣植物的遺傳多樣性評價 117
6.2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表型性狀評價 121
6.2.1 三七表型性狀評價 122
6.2.2 三七近緣植物表型性狀評價 124
6.3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品質評價 126
6.3.1 三七及近緣種品質評價方法的研究 127
6.3.2 三七不同產地皂苷的差異研究 129
6.3.3 三七不同變異類型中皂苷的差異研究 131
6.3.4 三七及近緣種皂苷差異分析 132
6.4 三七及其近緣種資源的抗逆性評價 138
6.4.1 三七抗病性評價研究 138
6.4.2 三七抗旱性評價研究 139
6.4.3 三七抗寒性評價研究 140
6.4.4 三七及近緣種的抗逆性研究 142
參考文獻 142
第7章 三七的品種選育 149
7.1 三七人工培育歷史及遺傳改良現(xiàn)狀 149
7.1.1 三七人工培育的歷史 149
7.1.2 三七選育現(xiàn)狀 150
7.2 三七的育種目標及育種思路 151
7.2.1 三七育種目標 152
7.2.2 三七育種思路 153
7.3 三七的育種技術研究 154
7.3.1 三七的系統(tǒng)育種研究 154
7.3.2 三七的雜交育種研究 156
7.3.3 三七的倍性育種研究 157
7.3.4 三七繁育分子水平研究 159
7.4 三七及其近緣種品種審定及新品種保護 165
7.4.1 三七品種‘文七 1號’ 165
7.4.2 珠子參品種‘云和 1號’ 167
7.4.3 珠子參品種‘云和 2號’ 169
7.4.4 珠子參品種‘云和 3號’ 170
參考文獻 171
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