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與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思想家顏之推寫下上萬字的《顏氏家訓》,以傳統(tǒng)儒家思想教育子孫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并告誡子孫不可自恃門第,驕逸怠惰,同時希望子孫能將士族門風維系不墜。北宋名臣司馬光的《溫公家范》,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封建家庭倫理關系、治家方法、子孫的身心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之道,并告誡作為長輩的一定要“以德業(yè)遺子孫”。文化的繁榮,靠的是文脈的傳承。家族的賡續(xù),靠的是家風的熏染!家風,是隱藏在家族發(fā)展與文脈傳承中的文化基因??v使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家風、家訓就像精神臍帶一樣,為后世供應著營養(yǎng)。一句詩說得好,“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社會變化的是人事,但不變的是精神,是這些代代相傳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