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引 言 1
第一章 緒論 3
1.1 無線通信系統(tǒng) 3
1.2 射頻功放非線性建模和數字預失真技術 4
第二章 射頻功率放大器 7
2.1放大器的分類 7
2.1.1 A類放大電路 7
2.1.2 B類放大電路 7
2.1.3 AB類放大電路 8
2.1.4 C類放大電路 9
2.1.5 Doherty 功率放大器 9
2.1.6 多波段多模式功率放大器 12
2.2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主要特性 14
2.2.1小信號增益(S21) 14
2.2.2集電極效率和功率附加效率 14
2.2.3 1dB壓縮點輸出功率 15
2.2.4動態(tài)范圍 15
2.2.5交調失真 16
2.2.6鄰信道功率比 19
2.2.7噪聲系數 19
2.3本章小結 20
第三章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 21
3.1非線性失真對信號的影響 21
3.2射頻功率放大器非線性的描述指標 22
3.3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行為模型 23
3.3.1無記憶多項式模型 24
3.3.2 Volterra級數模型 24
3.3.3記憶多項式模型 25
3.3.4 Winner模型 27
3.3.5改進型的Hammerstein模型 28
3.3.6射頻功率放大器帶內、帶外失真影響 29
3.4線性化技術 30
3.4.1包絡消除和恢復技術 31
3.4.2反饋線性化技術 31
3.4.3前饋線性化技術 32
3.4.4 LINC線性化技術 33
3.4.5預失真線性化技術 33
3.4.6 各種線性化技術比較 34
3.5 本章小結 35
第四章 單波段寬帶射頻功放行為模型和數字預失真研究 36
4.1基于記憶多項式模型的多載波多模式射頻功放線性化 36
4.1.1記憶多項式模型 36
4.1.2基于記憶多項式的預失真器 37
4.1.3實驗測試設置 38
4.1.4測試結果 39
4.2基于改進型廣義分數階記憶多項式的Doherty功放線性化器 41
4.2.1改進型廣義分數階記憶多項式非線性模型 42
4.2.2預失真器的系數提取 45
4.2.3實驗測試平臺和測試信號 46
4.2.4建模結果及討論 46
4.2.5線性化實驗結果及討論 51
4.2.6本節(jié)小結 52
4.3改進型并行兩廂廣義記憶多項式模型 53
4.3.1改進型并行兩廂廣義記憶多項式模型 54
4.3.2實驗測試平臺和測試信號 55
4.3.3建模結果及討論 56
4.3.4本節(jié)小結 58
4.4本章小結 58
第五章 單波段射頻功放的神經網絡類行為模型和數字預失真器 60
5.1實數時延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模型 60
5.1.1拓撲結構 61
5.1.2模型參數訓練過程 63
5.1.3實驗測量設置 64
5.1.4建模結果及討論 65
5.1.5動態(tài)AM/AM和AM/PM曲線 67
5.1.6線性化結果及討論 69
5.1.7本節(jié)小結 73
5.2遞歸實數時延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 73
5.2.1拓撲結構 73
5.2.2實驗測試設置 75
5.2.3實驗結果分析 75
5.2.4本節(jié)小結 77
5.3改進型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 77
5.3.1拓撲結構 77
5.3.2實驗測試設置 79
5.3.3建模結果和討論 80
5.3.4線性化結果和分析 82
5.3.5本節(jié)小結 83
5.4本章小結 83
第六章 多波段多模式功放的非線性捕獲和數字預失真同步性 85
6.1并發(fā)雙波段射頻功放非線性特性 85
6.2并發(fā)三波段射頻功放非線性特性 88
6.3并發(fā)雙波段射頻功放數字預失真同步性研究 91
6.3.1并發(fā)雙波段射頻信號的同步問題 92
6.3.2實驗測試平臺和測試信號 94
6.3.3測試結果及分析 95
6.3.4本節(jié)小結 97
6.4 子波段分離型基帶信號捕獲方法 97
6.5本章小結 100
第七章 并發(fā)多波段射頻功放非線性建模及其數字預失真技術研究 100
7.1雙分支非線性建模和預失真方法 100
7.1.1特殊子載波聚合雙波段射頻功放非線性特性及雙分支建模 101
7.1.2雙分支預失真方法 103
7.1.3實驗測試設置 104
7.1.4線性化結果分析和討論 105
7.1.5本節(jié)小結 106
7.2子帶分離型子載波聚合雙波段的數字預失真方法 106
7.2.1子載波聚合雙波段射頻信號 106
7.2.2子帶分離型子載波聚合雙波段的數字預失真器離線訓練方法 107
7.2.3實驗測試設置 108
7.2.4線性化結果分析和討論 109
7.2.5本節(jié)小結 110
7.3子帶分離型并發(fā)雙波段的數字預失真方法 111
7.3.1非子載波聚合并發(fā)雙波段射頻信號 112
7.3.2兩矢量信號發(fā)生器的主從同步 112
7.3.3子帶分離型并發(fā)雙波段的數字預失真方法離線系數辨識 113
7.3.4實驗測試設置 117
7.3.5線性化結果分析和討論 119
7.3.6本節(jié)小結 122
7.4并發(fā)多波段非線性系統(tǒng)子帶分離型互耦建模方法 123
7.4.1方法流程圖 124
7.4.2互耦遞歸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非線性行為模型 125
7.4.3實驗測試設置 128
7.4.4建模結果及討論 129
7.5本章小結 130
第八章 其他非線性系統(tǒng)的非線性建模 131
8.1基于改進型并行雙非線性模型的ROF系統(tǒng)非線性建模 131
8.1.1改進型并行雙非線性廣義記憶效應模型 132
8.1.2實驗測試平臺和測試信號 133
8.1.3 測試結果及分析 134
8.1.4 本節(jié)小結 135
8.2基于改進型并行雙非線性模型的ROF系統(tǒng)非線性建模 136
8.2.1辛格脈沖信號 138
8.2.2時間功率混合分段非線性模型 139
8.2.3實驗測試平臺和測試信號 141
8.2.4 測試結果及分析 142
8.2.5 本節(jié)小結 145
8.3 本章小結 145
總結與展望 146
總結 146
展望 148
參考文獻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