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美學有三大理論遺產:第1是蔡元培、朱光潛等為代表介紹的西方的美學思想和理論;第二是以王國維、宗白華、徐復觀等為代表的立足于中國人美感獨特性的美學理論;第三是以蔡儀、李澤厚、朱光潛等人為代表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其中以李澤厚等人的“實踐美學”成就*高,影響*大,是20世紀下半葉中國美學界的主流理論?!皩嵺`美學”與蔡儀和朱光潛的美學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難以截然分開。因為,“實踐美學”是馬克思主義這根藤上結出的瓜,李澤厚、朱光潛、蔡儀的美學在這個根本理論上是一致的。而從王國維和宗白華等人的觀念和方法中,可能找到中國美學健康發(fā)展的正途,找到在真正學術意義上研究中國美學理論的不二法門。基于這種考慮,本書不是一種中國美學一百年的編年史,而只是把一百年來能夠稱作學術研究的中國美學著述梳理出來,勾勒一條大致的線索,以當下中國美學研究現(xiàn)狀作為一種批判與反思的立足點,試圖從中尋找中國學術發(fā)展的一種內在慣性和理念,為21世紀的中國美學建設提供一種歷史的參照。因為,對于中國美學的很多問題,對于20世紀中國美學研究的很多方面,著者也在思考和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