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保爾(1931—1991),演員、導演、美國戲劇學院(A.C.T.,American Conservatory Theater)創(chuàng)始人及藝術總監(jiān)。1958年憑《伊凡諾夫》獲外百老匯戲劇獎奧比獎和劇評人獎(紐約戲劇委員會獎)。隨后在休斯敦艾力劇院、舊金山演員訓練班、阿瑞娜大舞臺演藝中心、圣地亞哥老環(huán)球劇院擔任導演。1959年,憑借外百老匯作品《牛奶樹下》獲勞拉獎和外圍劇評人獎。1962年,其導演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再次獲得多項大獎。1965年憑《偽君子》獲托尼獎。1979年,憑借其在美國戲劇學院劇目演出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杰出貢獻而獲得托尼獎。譯者簡介 孫菲,戲劇導演,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系青年教師。編導作品有《少年法庭》《幸福的煩惱》《蘇格拉底之死》,導演作品有《偽善者的奴隸》《艾比大王》,譯著有《戲劇的故事》。另發(fā)表《導演元素訓練中創(chuàng)作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后現代戲劇對導演創(chuàng)作的影響》等理論文章,并曾參與編撰《小學戲劇課堂課程教材》(教師用書 1—3年級)。蔡驍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學士,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碩士,北外劇社前社長,曾導演并出演《我愛桃花》《窗臺上的尸體》等話劇,并參與制作出品《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未完待續(xù)》《V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