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研究對象及意義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的思路
四、論著的結構
第一章 晉宋之際的思想界
一、儒家思想的影響
二、道家思想與玄學的影響
三、晉宋佛學思潮
結語
第二章 性空與實相
一、般若中觀學說
二、“理”范疇的建立
三、羅什門下的學術路徑及思想差異
結語
第三章 圣心與佛性
一、“窮理盡性”的路徑
二、“圣心”的內涵
三、佛性論的建構
結語
第四章 言意與假名
一、得意忘象與圣人體無
二、寄言出意與忘象息言
三、假名與二諦
四、“意言境”與“超意言境”
結語
第五章 晉宋佛學論題轉換的原因
一、晉宋佛學論題轉換的文化因素
二、思維方式的轉換
結語
第六章 晉宋佛學論題轉換的意義和影響
一、晉宋佛學論題轉換的意義
二、對而后學術思想的影響
結語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