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及其在中國傳播的價值觀影響研究》認為:消費主義是一種把物質消費享樂至上作為人生追求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消費主義于16—18世紀在歐洲孕育,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于美國。伴隨著美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20世紀20—50年代美國消費呈現出大眾享樂特點。20世紀50年代之后發(fā)生后現代轉向,追求消費的符號化與風格化是該時期的主要特點。消費主義在追求物質消費享樂過程中呈現出消費的符號性、非主體性、欲求性和自我中心性等特點。消費主義奉行對物質財富貪婪占有的物質主義和揮霍的享樂主義,其實質是資本主義文化意識形態(tài),是資本的邏輯。消費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為了解決生產相對過剩,實現資本利潤大化,由資本催生出來的消費文化思潮。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消費主義于2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消費主義傳人中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為其打開了方便之門,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為其提供了有利市場環(huán)境,中國經濟制度改革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面子文化為其提供了心理動因。消費主義在中國呈現出如下特點:存在范圍的不平衡性,發(fā)展階段的初期性,消費主義者趨于年輕化以及消費主義本土化傾向等。消費主義傳入中國之后在轉變國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作用,但消費主義在中國一部分人群中表現出的消費中的物質主義、消費中的享樂主義、消費中的拜金主義、消費中的虛無主義及消費中的個人主義等錯誤價值觀和人生觀,導致一部分人理想信仰淡漠、社會道德滑坡、節(jié)儉美德弱化、政治立場動搖、消費心理失衡等,其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這無疑是消費主義對中國社會主導價值觀產生沖擊和影響的結果。由此可見,消費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既有事實合理性,又有價值方面不合理性。為了消解其負面影響,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我們必須遵循社會思潮自身特點和價值觀融人轉化規(guī)律,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之進行正確應對與引導,適時構建內外結合、教育引導為橋梁的應對與引導策略,主要包括他律策略、引導教育策略和自律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