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旗下課程的生成與本質
一、國旗下課程的生成
(一)從“講話”到“課堂”
(二)從“課堂”到“課程”
(三)教育的返璞歸真
【案例一】種下一顆童年的種子
【案例二】讀書,這么好的事
【案例三】漂亮是天賦教養(yǎng)是選擇
【案例四】人有兩只手--助人為快樂之本
【專家點評】因“敏感”而生的課堂
二、國旗下課程的本質
(一)國旗下課程的形式
(二)國旗下課程的內容
(三)教育敏感與教育細節(jié)
【案例一】向身邊的榜樣學習
【案例二】只追前一名
【案例三】如果沒有天使那就自己做天使吧
【案例四】無處不在的母愛
【專家點評】關注校長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國旗下課程與學生成長
一、國旗下課程中的學生
(一)體現學生立場
(二)實現學生自覺
【案例一】培育生命自覺
【案例二】一顆糖果的誘惑
【案例三】人生也像鉛筆一樣
【案例四】不簡單與不容易
二、國旗下課程促進學生成長
(一)健康自覺
【案例一】健康是一切生活的出發(fā)點
【案例二】你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嗎?
【案例三】關愛生命,從有秩序地走路開始
【案例四】今天你低碳了嗎?
【專家點評】生命自覺從健康自覺開始
(二)尊重自覺
【案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案例二】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案例三】懂得尊重會讓你贏得更多的尊重
【案例四】給予比接受更幸福
【專家點評】生命自覺內含著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三)誠信自覺
【案例一】誠信是做人之本
【案例二】如果你撿到了手機
【案例三】最敬業(yè)的送奶工
【案例四】拾荒老人郭冬容
【專家點評】生命自覺的生命,是誠信的生命
(四)責任自覺
【案例一】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案例二】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案例三】作業(yè)為誰而做?
【案例四】責任心可以讓我們把事情做完整
【專家點評】責任心推動著生命自覺的形成與內化
第三章 國旗下課程與教師發(fā)展
一、國旗下課程中的教師
二、國旗下課程促進教師發(fā)展
(一)教師生命自覺
【案例一】我有諾言 尚待實現
【案例二】保持自己的水準
【案例三】滴水穿石
【案例四】什么是獎勵?
【專家點評】做擁有生命自覺的教育者
(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案例一】人不能像樹懶一樣活著
【案例二】愿我們都有一顆橘子的心
【案例三】我要飛得更高
【案例四】Just do it
【專家點評】基于生命自覺,培育注重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
(三)教師生命共同體
【案例一】濱海因我而精彩
【案例二】立即行動并竭盡全力
【案例三】沒有錢的布施
【案例四】你希望自己是哪種人
【專家點評】在共同體氛圍的營造中促成教師的生命自覺
第四章 國旗下課程與學校變革
一、國旗下課程中的學校
(一)學校為何選擇國旗下課程?
(二)國旗下課程在學校層面的幾項保障
【案例一】濱海拾貝的快樂
【案例二】濱海人的精神盛宴
【案例三】塑陽光心態(tài),做文明教師
二、國旗下課程促進學校變革
(一)促進學校轉型
【案例】學生眼中的國旗下課程
【案例一】國旗下課堂為我營造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案例二】令我受益匪淺的國旗下講話
【案例三】給老師最好的禮物
【案例】家長眼中的國旗下課程
【案例一】源自國旗下課堂的教子之道
【案例二】國旗下課堂讓我的孩子健康成長
【案例】教師眼中的國旗下課程
【案例一】點燃生命自覺的火把
【案例二】今天,我們來上課
【案例三】喜愛你,敬畏你
【案例四】小故事,大智慧
【專家點評】學校轉型性變革呼喚校長的價值領導力
(二)鑄造特色文化
【案例一】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夢想
【案例二】朝著同一個方向奔跑
【案例三】濱海,夢想的家園
【專家點評】學校的深層變革應該是文化變革
第五章 國旗下課程展望
一、存在的問題
二、發(fā)展建議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