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版前言
第一章 導論:“五四”文化革命與人的設計
第一節(jié) 時代的逼迫:中華門我認識的開始
第二節(jié) 論爭的歸結:父輩文化應受審判
第三節(jié) 獨特的思路:非文藝復興運動
第四節(jié) 反省的弱點:啟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節(jié) 當代新儒學的迷失:傳統理想主義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長
第一節(jié) 明末清初時期
第二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和洋務運動時期
第三節(jié) 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時期
第四節(jié) 結語
第三章 禮治秩序與主奴根性
第一節(jié) 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和“五四”運動對人的不同認識
第二節(jié) “吃人”筵席的發(fā)現
第三節(jié) “文化的突破”(一)
第四節(jié) “文化的突破”(二)
第五節(jié) 禮治秩序與個人
第六節(jié) 失去個性的扭曲
第四章 尋求解脫的代價
第二節(jié) 有限與無限
第三節(jié) 通往無限的歧途
第四節(jié) 痛苦的意義
第五章 道德的陰影
第一節(jié) “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虛偽
第二節(jié) 道德的困境
第三節(jié) 道德法律血緣人道
第六章 天朝心態(tài)
第一節(jié) 對西方文化的反應:五次論爭
第二節(jié) 天下模型與世界帝國
第七章 附論:魯迅與中外文化
第一節(jié) 對傳統文化的逆向思維
第二節(jié) 未完成的課題:尋找傳統轉化的機制
第三節(jié) 開辟文學研究的文化視角
附錄
漫議轉化傳統的關鍵
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的設計
初版后記
安徽文藝版后記(一)
安徽文藝版版后記(二)
新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