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公元一世紀起源于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現有20億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廣義的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在中文中通常把16世紀從天主教中脫離出來的新教稱為基督教。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可上溯到唐朝初期,時稱景教;元代再度流行,稱為十字教;明末及清代早期,天主教曾在中國流行一時。新教于19世紀初傳入中國,1807年,英國倫敦宣道會派遣馬禮遜牧師到達廣州,是為第一個到中國大陸的新教傳教士,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1950年,中國基督教界發(fā)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的宣言,發(fā)起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中國教會從此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的道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于1954年成立后,廣泛團結信教人士,堅持自治、自養(yǎng)、自傳的原則,榮神益人,廣傳福音,基督教文化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為社會和諧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