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圍繞這一主題,儒釋道三家各自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論述,并且以不同的渠道和傳播手段,深深地影響和塑造了傳統(tǒng)社會中人們的性格和思維方式。儒家的《孝經》十八章相傳為孔子高足曾子所纂輯,其重點在于教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克己守禮,安分盡職,以為人之子的力行孝道帶動整個社會的所有成員遵規(guī)守紀,同時也是政治社會生活的指導大綱,自漢代以來即受到歷朝統(tǒng)治者高度重視,在歷代大力提倡推行下成為政治倫理之首要經典。佛教的《地藏經》有“佛門孝經”之稱,主要內容之一是佛祖講說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為救母出惡道而發(fā)下度盡眾生的弘誓大愿,其重點在于地藏菩薩為行孝道所表現出的犧牲精神,雖以度亡為出發(fā)點,落腳點卻在普度眾生。該經在中國民眾信仰層面具有很大影響,是了解中國佛教和大眾信仰的基本典籍之一。《文昌孝經》則是道家從自身的自然宇宙觀出發(fā),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載體的可貴,父母生育子女受盡辛苦,養(yǎng)育子女耗盡心血,子女應該體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還可以獲得上天賜福科舉成功,乃至證果得道,是一部很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揚孝道的典籍。因為上述三書均為文言文寫成,不方便現在的讀者閱讀,我們特意約請有關專家對原書做了注釋和翻譯工作。本書收錄三書均為全本,包括前言、正文和注解三大部分。前言介紹各書的作者、版本、流傳、影響及地位等情況,方便讀者了解與本書有關的基本知識。正文選用各書經典版本,并參考其他版本???,確保版本的權威性、文字的準確性。注解內容分為題解、注釋和譯文三部分。題解概述每篇章的主體內容。注釋以解釋疑難字詞、名詞術語為主,兼及歷史背景、名物制度、禮制習俗等的介紹,希望以此幫助讀者理解本書思想的基本內容。譯文部分以直譯為主,兼用意譯,力求保持原書的風格。在當前社會有識之士紛紛為傳統(tǒng)斷裂價值失范而憂心時,本書以“孝”即尊重和繼承傳統(tǒng)為主題,充分展示中國傳統(tǒng)社會儒釋道三家對孝道的重視與各具特色的發(fā)揮闡釋,在溫習前人智慧的過程中體悟出應對當代變局之道,希望對廣大讀者會有一些幫助。當然,選取某一特定主題,就儒、釋、道三家的原典進行注釋翻譯,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在比較參考中全面閱讀體會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