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科學體系一、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含義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創(chuàng)立的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列寧和斯大林根據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新情況、新問題,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提出了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學說,形成了列寧主義民族理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俄國(蘇聯)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民族理論從20世紀初開始傳入中國,經中國共產黨的自覺傳播和實踐,在中國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國情、民族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民族理論,成功地解決了當時中國的民族問題,逐步形成了毛澤東民族理論,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在我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我國的民族問題,逐步形成了鄧小平民族理論,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領導我國民族工作中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論觀點、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思想,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特色鮮明、體系完整、適應時代需要的民族理論,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部分。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集體的民族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發(fā)展的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