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法自然
1.關于自然
2.自然構成
3.自然演化
4.天道無為
二、兩種存在
1.幽明之故
2.感而遂通
3.關于神的概念
4.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三、八卦取象
1.關于“象”的概念
2.八卦取象之一——人類生活環(huán)境系統(tǒng)
3.八卦取象之二——先天八卦圖以及太極對稱結構
4.八卦取象之三——后天八卦圖及四時八方
5.八卦的對待與流行
四、易象思維
1.自然之易
2.立象以盡意
3.卦象符號系統(tǒng)
(1)對陰陽爻比例的分析
(2)卦爻的錯綜分析
(3)爻位分析的規(guī)定
(4)象數轉換
(5)易結構研究
(6)卦象符號系統(tǒng)的小結
4.制器尚象
(1)易簡原理
(2)制器者尚其象
(3)模擬仿真之理
(4)兩個事例
5.取象比類
(1)立本(確定研究領域的范疇)
(2)趣時者也
(3)貞勝者也
(4)“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
(5)成其功業(yè)
(6)取象比類方法應用事例
6.大象無形
五、唯變所適
1.圜道思想
2.天地之大德日生
3.與時偕行
4.結構變易
(1)結構變易的理念
(2)《周易》的位一能層序結構
(3)結構優(yōu)化
(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六、和平發(fā)展與和諧社會
1.對發(fā)展的兩種不同的思維路線
2.和平發(fā)展觀
(1)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2)尚賢任能
(3)安土敦仁
(4)理財正辭
(5)公平交易
3.天地萬物,一對一待,易之象也
4.是陰陽合德,還是矛盾斗爭
5.乾坤乃易之門
6.和諧之路
(1)順應自然
(2)身心和易
(3)進德修業(yè)
(4)仁義誠信
(5)中庸之道
七、地之道
1.地法天
2.地之道日柔與剛
3.至柔之物——氣與水
(1)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氣”
(2)傳統(tǒng)文化的“水”
4.穴位論
(1)古代穴位論
(2)近代穴位論的興起
(3)穴位的結構特點及信息傳播特點
5.太極對稱與全球構造
(1)地球形狀的太極對稱
(2)南極、北極的太極對稱
(3)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太極對稱
八、災異觀
1.人類生活環(huán)境系統(tǒng)
2.自然變化的正常與異常
3.禍不單行——災害的共生規(guī)律
(1)災害的韻律性
(2)災害的同源性
(3)災害的鏈發(fā)性
4.災害是壞事也是好事——自然災害的兩重性
5.切勿自毀家園——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1)人與自然的關系
(2)人為自然災害
(3)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九、整體有機自然觀
1.天人合一觀
(1)自然界是自組織有序結構
(2)是人和于天,而不是天和于人
(3)自然規(guī)律指導下的創(chuàng)新之路
2.關系網絡模型
(1)《周易》網絡模型
(2)異形同構的網絡模型
?揚雄的《太玄經》
?司馬光的《潛虛》
?五行生克網絡
(3) “哲理數學”對網絡系統(tǒng)的數理邏輯分析
3.易之四義——簡易、變易、交易、不易
(1)簡易為用
(2)變易為性
(3)交易為通
(4)不易為宗
?太極序列
?陰陽大年生物進化論
?太極對稱結構
結語
附錄
科學的困惑與出路
《周易》?科學?李約瑟難題
當代科學潮流與老子自然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