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從清代幾本著名的官場教科書中選取精華匯編、整理而成。原書的作者均為深諳過來人滋味的幕僚,言談中敘述了古人對官場的特有認識與理解,包含了官場的權術機變以及官吏的自身修養(yǎng),是他們長時間宦海沉浮的人生體驗:盲目創(chuàng)新和泥古不化一樣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徹人心深處;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過于圓滑,領導者的才能在于選拔官吏和任用?!百p” 與“罰”是法家治國的“二柄”,以此來調動民心,在一拉一打的過程中,讓不法之徒懼于威嚴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獨也。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在獨處無人監(jiān)督時,或者在細小的問題上,不能放縱自己。依此處世,可無患矣。要想讓人擁護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應該認清自己的性情,損有余而補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待人接物既要有正派嚴格、寬厚平和的涵養(yǎng),又要有精明練達、靈活圓通的智慧…… 這些古老的經驗其實可以作現代意義上的演化:為官者應該具備掌舵人的領導藝術,把握住人的心理;組織上掌握住原則,賢才用在“刀刃”上,做到人盡其才,物補其缺,情理恰當;該養(yǎng)起來的、掛起來的決不放在關鍵部位上,把握好代謝機制;充分利用環(huán)境條件,并以地位杠桿、經濟杠桿、名譽杠桿等去實現目標;辦事不宜官僚死板,應在陰柔或陽剛的手法中擇優(yōu)取用;警惕搞一言堂,玩弄權術…… 古代的政治智慧,其實可以在現代人的頭腦中批判繼承,甚至作新的闡釋,汲取前人的經驗,利用歷史的智囊,將使我們走向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