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詩集是陳建華早期詩作的精選集。作者寫作新詩始于20世紀60年代,早于北島等人,其詩作帶有唯美的浪漫主義傾向,藝術上直追三四十年代一些大家,與當時鼓吹階級斗爭的主流詩歌相去甚遠,堪稱“前衛(wèi)”。書中還收有作者另撰的“詩傳”一篇,記敘了當年中國教育界及城市社會的情形,極具可讀性和史料價值。記住陳建華君的名字,是因為看過他的兩種書;一種是講說江南文學歷史的,一種是尋繹革命話語的,都是學術性著作。后來看到他發(fā)表在海外一家雜志上的文章,記敘六十年代上海的一個“詩歌沙龍”的往事,才曉得他原來是一位詩人。從建華君稱引的詩章看,上海一群的作品在“文革”前期已趨于成熟。說成熟,首先是因為這些作品體現了藝術創(chuàng)作固有的個人化原則。比較一下這些詩人和食指——白洋淀詩群的兄長式人物——的詩,可以看出,在藝術上他們是有著獨特的選擇和探索的。本詩集是陳建華早期詩作的精選集。作者寫作新詩始于20世紀60年代,早于北島等人,其詩作帶有唯美的浪漫主義傾向,藝術上直追三四十年代一些大家,與當時鼓吹階級斗爭的主流詩歌相去甚遠,堪稱“前衛(wèi)”。書中還收有作者另撰的“詩傳”一篇,記敘了當年中國教育界及城市社會的情形,極具可讀性和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