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總論
1 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
2 外科范圍和疾病命名及分類釋義
2.1 外科范圍
2.2 疾病命名
2.3 分類釋義
3 病因病理
3.1 致病因素
3.2 發(fā)病機理
4 辨證
4.1 四診在外科上的應用
4.2 辨陰證陽證
4.3 辨腫痛癢膿麻木
4.4 辨潰瘍形色
4.5 辨經絡部位
4.6 辨善惡順逆
5 治法
5.1 內治法
5.2 外治法
下篇各論
1 瘡瘍
1.1 概論
1.2 癤
1.2.1 暑癤
1.2.2 螻蛄癤
1.2.3 癤病
1.3 疔瘡
1.3.1 顏面部疔瘡
1.3.2 手足部疔瘡
1.3.2.1 蛇眼療
1.3.2.2 蛇頭疔
1.3.2.3 蛇肚疔
1.3.2.4 托盤療
1.3.2.5 足底疔
1.3.3 紅絲疔
1.3.4 爛疔
1.3.5 疫疔
1.4 癰
1.4.1 頸癰
1.4.2 腋癰
1.4.3 臍癰
1.5 丹毒
1.6 發(fā)
1.6.1 鎖喉癰
1.6.2 臀癰
1.6.3 腓踹發(fā)
1.6.4 手發(fā)背
1.6.5 足發(fā)背
1.7 有頭疽
1.8 發(fā)頤
1.9 流注
1.10 無頭疽
1.10.1 附骨疽
1.10.2 環(huán)跳疽
1.11走黃與內陷
1.11.1 走黃
1.11.2 內陷
1.12 瘰疬
1.13 流痰
2 乳房疾病
2.1 概論
2.2 乳頭破碎
2.3 乳癰
2.4 乳發(fā)
2.5 乳癆
2.6 乳癖
2.7 乳腺增生病
2.8 乳疬
2.9 乳漏
2.10 乳衄
3 癭
3.1 概論
3.2 氣癭
3.3 肉癭
3.4 癭癰
3.5 石癭
4 瘤
4.1 概論
4.2 氣瘤
4.3 血瘤
4.4 肉瘤
4.5 筋瘤
4.6 骨瘤
4.7 脂瘤
5 巖
5.1 概論
5.2 舌菌
5.3 繭唇
5.4 失榮
5.5 乳巖
5.6 腎巖翻花
6 皮膚病
6.1 概論
6.2 熱瘡
6.3 蛇串瘡
6.4 疣
6.5 膿皰瘡
6.6 癬
6.6.1 白禿瘡
6.6.2 肥瘡
6.6.3 鵝掌風
6.6.4 腳濕氣
6.6.5 灰指(趾)甲
6.6.6 圓癬
6.6.7 紫白癜風
6.7 麻風
6.8 疥瘡
6.9 蟲咬皮炎
6.10 接觸性皮炎
6.11 濕瘡
6.12 嬰兒濕瘡
6.13 藥物性皮炎
6.14 癮疹
6.15 牛皮癬
6.16 風瘙癢
6.17 風熱瘡
6.18 白庀
6.19 白屑風
6.20 粉刺
6.21 酒齄鼻
6.22 油風
6.23 多形性紅斑
6.24 結節(jié)性紅斑
6.25 紅斑性狼瘡
7 肛門直腸疾病
7.1 概論
7.2 痔
7.2.1 內痔
7.2.2 外痔
7.2.2.1 結締組織外痔
7.2.2.2 靜脈曲張性外痔
7.2.2.3 血栓性外痔
7.2.3 混合痔
7.3 肛隱窩炎
7.4 肛裂
7.5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7.6 肛瘺
7.7 脫肛
7.8 直腸息肉
7.9 肛管直腸癌
8 男性前陰病
8.1 概論
8.2 子癰
8.3 子痰
8.4 囊癰
8.5 脫囊
8.6 水疝
8.7 陰莖痰核
8.8 前列腺炎
8.9 前列腺增生癥
8.10 血精
9 外科其他疾病
9.1 燒傷
9.2 凍瘡
9.3 毒蛇咬傷
9.4 破傷風
9.5 臁瘡
9.6 褥瘡
9.7 脫疽
9.8 血栓性靜脈炎
9.8.1 血栓性淺靜脈炎
9.8.2 血栓性深靜脈炎
9.9 腸癰
附方
附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