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

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

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

定 價:¥35.00

作 者: 李宜達編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控制系統(tǒng)

ISBN: 9787302090366 出版時間: 2004-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5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特色:●完整地介紹SIMULINK的使用方法,適合理工科學生、相關工作人員及自學者?!衲K(block)完整解析,附有實例及說明。●MATLAB與SIMULINK混合使用。詳細介紹控制系統(tǒng)分析、設計與仿真。●控制系統(tǒng)完整性介紹包括時域響應分析法、頻域響應分析法、根軌跡法、狀態(tài)空間設計法及離散控制系統(tǒng)等?!癖緯独稍贛ATLABVer.6.0/SIMULINK4.0上運行。本書不拘泥于嚴謹?shù)目刂评碚?,而使用MATLAB/SIMULINK來了解控制工程的問題,內(nèi)容包含兩個部分:第1部分介紹SIMULINK的使用方法,從基本功能到高級功能都配合范例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分析了每一個模塊;第2部分介紹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分析與仿真,如時域響應分析、頻域響應分析、根軌跡法、狀態(tài)空間設計法及離散控制系統(tǒng)等。本書內(nèi)容簡潔實用,循序漸進,是一本適合專科以上理工科學生及工作人員自學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暫缺《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概論
1.1控制系統(tǒng)簡介
1.2MATLAB/SIMULINK簡介
1.3系統(tǒng)需求
1.4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
1.4.1基本操作
1.4.2多維數(shù)組
1.4.3矩陣的運算
1.4.4數(shù)組的運算
1.4.5向量和矩陣的操作方法
1.4.6矩陣函數(shù)
1.4.7字符串
1.4.8多項式運算
1.4.9Script文件與函數(shù)
1.4.10程序控制流程
1.4.11輸入與輸出
第1部分SIMULINK
第2章快速開始
2.1如何開始
2.2一個簡單的模型
2.3快速上手
2.4另—個簡單模型
2.5PID控制器模型
第3章建構模型
3.1建構新模型
3.2編輯已存在的模型
3.3選擇對象
3.3.1選擇單個對象
3.3.2選擇多個對象
3.3.3選擇模型內(nèi)的所有對象
3.4在不同窗口間復制或移動模塊
3.5在模型窗口中移動模塊
3.6在模型窗口中復制模塊
3.7設置模塊的參數(shù)
3.8刪除模塊
3.9改變模塊的放置方向
3.10改變模塊圖標的形狀大小
3.11修改模塊的名稱
3.11.1修改模塊的名稱
3.11.2改變模塊名稱的位置
3.12輸入值與參數(shù)值的標量
擴展(ScalarExpansion)
3.13在模塊間連接線段
3.14刪除線段
3.15移動線段
3.16移動頂點
3.17分割直線段
3.18生成子系統(tǒng)(Subsystem)
第4章仿真與分析
4.1簡介
4.1.1SIMULINK如何工作
4.1.2代數(shù)回路結構
4.2仿真
4.2.1從SIMULINK菜單中
執(zhí)行系統(tǒng)仿真
4.2.2從命令窗口執(zhí)行系統(tǒng)仿真
4.2.3指定模塊的初始值
4.2.4觀察輸出軌跡
4.3離散時間系統(tǒng)
4.3.1多采樣率系統(tǒng)
4.3.2不同采樣時間的顏色區(qū)別
4.4線性化
4.5平衡點的決定
第5章自定義模塊
5.1簡介
5.2Masking程序概述
5.3生成一個Masked模塊
5.4另一個例子
5.5S函數(shù)
5.6一個完整的例子
第6章模塊解析
6.1Sources模塊庫
6.2Sinks模塊庫
6.3Continuous模塊庫
6.4Discrete模塊庫
6.5Math模塊庫
6.6Functions&Tables模塊庫
6.7Nonlinear模塊庫
6.8Signals&Systems模塊庫
6.9Subsystems模塊庫
第2部分控制系統(tǒng)
第7章動態(tài)系統(tǒng)模型的創(chuàng)建
7.1引言
7.1.1經(jīng)典控制學的數(shù)學模型
表示法——傳遞函數(shù)
7.1.2現(xiàn)代控制學的數(shù)學模型
表示法——動態(tài)方程式
7.1.3數(shù)學模型轉換
7.2機械系統(tǒng)
7.3電路系統(tǒng)
7.4電機械系統(tǒng)
第8章時域響應分析法
8.1引言
8.2時域響應
8.2.1瞬時響應的性能指針
8.2.2階系統(tǒng)
8.2.3高階系統(tǒng)的近似簡化
8.3根軌跡分析
第9章頻域響應分析法
9.1引言
9.2波德圖
9.3奈奎斯特圖
9.4相對穩(wěn)定性
9.5標準二階系統(tǒng)頻率響應
9.6尼可士圖
第10章控制器設計
10.1引言
10.2PID控制器
10.3PID控制器的積分終結
10.4相位超前補償器
10.5相位滯后補償器
10.6相位滯后—超前補償器
第11章狀態(tài)空間設計法
11.1引言
11.2可控性與可觀測性
11.2.1可控性
11.2.2可觀測性
11.3極點放置設計
11.4觀測器設計
11.5線性二次最佳控制器設計
第12章離散時間控制系統(tǒng)
12.1引言
12.2連續(xù)系統(tǒng)的離散化
12.3時域分析,
12.4頻域分析
12.5自動引導車系統(tǒng)
12.5.1路徑追蹤調節(jié)器的設計
12.5.2時變最佳控制
12.5.3計算機仿真
12.5.4仿真結果
第13章LTIVieweF
13.1簡介
13.2直流伺服電機模型
13.3顯示多個模型的響應圖形
13.4多輸入多輸出模型響應
13.5SimulinkLTlViewer
第14章SIS0DesignT001
14.1簡介
14.2直流伺服電機模型
14.3增加積分器
14.4增加超前(領先)網(wǎng)絡
14.5凹陷濾波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