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第一部分 社會課程:自畫像/1
第一章 社會課程的教育意義/1
一 社會的和人文的功能/2
二 公民素質教育的反思/6
三 社會課程的價值取向/20
第二章 社會課程的形態(tài)表征/32
一 制度化的社會課程/32
二 課程形態(tài)圖譜:分化和綜合/44第二部分 課程形態(tài):社會課程演變的宏觀分析/49
第三章 學科形態(tài)的社會課程/49
一 地理科:從區(qū)域描述到空間分析/49
二 歷史科:從宏大敘述到主題探討/64
三 公民科:從角色認同到公民參與/83
四 小結/101
第四章 集合形態(tài)的社會課程/103
一 社會科的誕生:neal916年報告/104
二 緩慢的演進:專業(yè)協會的成立/113
三 學科結構運動:新社會科/115
四 追求卓越:課程標準化運動/122
第五章 課程形態(tài)交鋒的地域特色/137
一 標準化形態(tài):社會科的全球化擴張/137
二 日本和新西蘭:自由和保守的對抗/142
三 英國:深厚的學術性科目傳統(tǒng)/165
四 澳大利亞和中國:分化抑或綜合/182第三部分 課程組織:社會課程設計的微觀分析/223
第六章 社會課程的內容構成/223
一 課程文本的分析綜述/224
二 課程文本的描述分析/226
三 課程文本的比較分析/240
四 小結/254
第七章 社會課程的組織模式/255
一 漢納和環(huán)境擴展模式/255
二 布魯納和學科結構模式/260
三 塔巴和概念螺旋模式/266
后記/274
主要參考文獻/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