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經視人權為異端的國家在短短十幾年間發(fā)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確實令人匪夷所思。但這其中又蘊涵著必然:既有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變革因素,也是經濟制度變化和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推動使然;既是走向國際社會接受國際準則的要求所致,也是本國民主法制建設發(fā)展的必然走向;既是官方人權政策審時度勢的調整的推動所致,也是最廣大人民群眾關注自身權利保護的必然結果。而人權和人權法的研究、教育工作,在推動中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人權法評價》的編輯出版是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人權法中心近年來教學、學術活動水到渠成的結果。她的面世標志著上海交大法學院建設及人權法中心的發(fā)展邁出了新的可喜的一步,也是我國人權及人權法研究領域的一件令人欣慰之舉。《人權法評論》是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人權法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刊物,旨在推動人權法研究和人權教育,將是上海交大法學院的人權法教學、研究人員與國內外同行們切磋、交流的平臺,也將是人權和人權法信息交流的中心。 在醞釀與籌備過程中,我們面臨諸多困?蟆@繚謚詼嗟囊允櫬目鎦?,《人权法评|邸紡芄話繆菔裁唇巧磕芊癜繆菰て詰慕巧??再瓤澱槡ぐ对CSSCI學術期刊或核心期刊趨之若鶩的情形下,主辦《人權法評論》這樣的代刊還有意義嗎?在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猶豫之后,我們最終還是下定決心主辦這樣一個刊物。因為中國的人權研究刊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研究人權法的高質量成果不是足夠了,而是仍然十分匱乏;推動人權教育和研究的力量不是太大了,而是依然十分弱小;并且民眾的人權意識不是已經很高了,而是非常需要人權法基本知識的普及。如果對這些有共識的話,《人權法評論》就一定能夠得到從事和關注人權研究的同行專家的關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