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者,小故事也。無事可做時,不妨坐下聽聽。 本書對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fā)其罪惡。因此與新近甚多“黑幕”小說迥乎不同。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贊詞,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 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yǎng)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里,如何適應其生活環(huán)境而已?!终Z堂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女士以本書熱烈推薦林語堂為候選人時如是說:“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于中國的著作”。 1975年國際筆會在維也納的第40屆大會上,林語堂當選副會長,陳裕清先生致答詞:“林語堂博士仿佛是一座活的民族紀念碑”。 聞名遐邇的美國《時代》周刊稱《京華煙云》“極有可能成為關于現(xiàn)代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并題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云》是它轉譯為中文后的書名,也有譯本將這本書譯為《瞬息京華》。林語堂原本打算將《紅樓夢》譯作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故未能譯成,此后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寫一部長篇小說,于是寫出了《京華煙云》?!毒┤A煙云》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間的悲觀離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三·一八” 慘案、“語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筆戰(zhàn)、青年“左傾”、二戰(zhàn)爆發(fā)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毒┤A煙云》自1939年底在美國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內即行銷5萬多冊,美國《時代》周刊稱其“極有可能成為關于現(xiàn)代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經典作品”。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編輯評語:《京華煙云》在實際上的貢獻,是介紹中國社會于西洋人。幾十本關系中國的書,不如一本道地中國書來得有效。關于中國的書猶如從門外伸頭探入中國社會,而描寫中國的書卻猶如請你進去,登堂入室,隨你東西散步,領賞景致,叫你同中國人一起過日子,一起歡快,憤怒。此書介紹中國社會,可算是非常成功,宣傳力量很大。此種宣傳是間接的。書中所包含的實事,是無人敢否認的。然此小說實際上的貢獻是消極的,而文學上的貢獻卻是積極的。此書的最大的優(yōu)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在風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學意義。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后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后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云,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或可說,“浮生若夢”是此書之主旨。小說給人以一場大夢的印象時,即成為偉大的小說,直可代表人生,非僅指在二十世紀初葉在北京居住的某兩家的生活。包括無涯的人生,就是偉大的小說。 書摘:第一章 后花園富翁埋珠寶 北京城百姓避兵災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早晨,北京東城馬大人胡同西口兒,橫停著好些騾子車,其中有幾輛一直停到順著大佛寺紅墻南北向的那條胡同。趕騾子車的都起身早,天剛破曉就來了。大清早晨就在那兒喊喊叫叫的。其實這些趕大車的一向如此?!×_大是五十來歲的老年人,是這一家的管家,雇了這些騾子車,是準備走遠道兒的。他現(xiàn)在正抽著旱煙袋,看那些騾夫們喂牲口,一邊吵吵鬧鬧的開玩笑,從牲口取笑到牲口的祖宗。再沒話可說了,就取笑到他們自己頭上來。一個騾夫說:“在這種年頭兒,誰知道趕了這趟車回來是死是活呢?” 羅大說:“趕這一趟車,你們賺錢不少。拿一百兩銀子就可以買一塊田地了。” 那個騾夫卻回答說:“人死了,銀子還有什么用?哼,那些洋槍子彈可不講交情,一顆子彈穿進腦袋瓜子,就彎著辮子躺在地上,成了死尸一條了。瞧瞧這騾子的肚皮、肉能擋得住子彈嗎?可是有什么法子,總得到外頭掙碗飯吃啊。”另外一個騾夫插嘴說:“也難說呀。一旦外國兵進了城,北京也就住不舒服了。拿我來說,我倒愿意離開這兒呢?!碧枏臇|方升起來,照著那座宅第的大門,巨大梧桐樹的葉子上,晨間的清露珠光閃耀。這棟房子便是姚家的住宅。大門口兒并沒有堂皇壯觀的氣派,只不過一個小小的黑漆門,正中一個紅圓心,梧桐的樹蔭罩蓋著門前。一個騾夫正坐在安在地上的一塊方厚的石頭上。晨光雖然是清爽宜人,看來又是一個晴空萬里的炎熱天氣。樹下安放著一個不大不小的茶缸,是夏天施給過路人解喝的,可是這時候兒那茶缸還空著??匆娏诉@個茶缸,一個騾夫開口說:“你們東家是個大善人哪?!?羅大回答說:“世界上再沒有比我們東家更好的人了?!彼种噶酥搁T柱旁邊貼的一張紅紙條兒,可是騾夫不認識上面寫的是什么,羅大告訴他們說:“上面寫的是贈送霍亂、痧癥、痢疾特效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