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基女,1962年出生于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1985-1988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精密儀器系就讀,獲工學碩士學位。此間主要接受生物醫(yī)學工程方面的專業(yè)訓練,并開展生物醫(yī)學工作方面的學位論文工作。1988-1992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此間主要學習人體生理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并參與呼吸循環(huán)生理方面的課題工作。1992-1996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生理系攻讀,獲生理學博士學位。此間學位論文內容為將控制理論和生理學研究相結合的課題,對常氧和低氧環(huán)境中人體呼吸和腦血流改變進行數學模型描述,并對各種狀態(tài)下模型參數改變時相應生理現象的內在機制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形成數篇論文,發(fā)表于相關的國際專業(yè)雜志上,并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1996-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課題組長。1999-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任課題組長。2002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任教授。此間工作主要在于神經元回路信息處理方面的研究。應用細胞內記錄技術、多電極記錄技術等生物學實驗方法,并結合控制理論和信息理論的相關方法,就視網膜神經元對光反應的神經元回路機制進行分析。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任務一項。目前承擔有國家“973”課題(NO.G1999054000)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NO.30170263)、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課題(NO.20JC14008)各一項。曾在國內外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參加過數種教材和學術專著的編撰、翻譯工作。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單位。人們對中樞神經系統信號加工傳遞機制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對神經元信號傳遞過程的認識。在神經信號傳遞的過程中,一個神經元往往同時接受多個前級神經元的輸入;在這些輸入信號的綜合作用下,神經元細胞膜電位產生相應變化,進而以電輸出或化學輸出的方式為多個后級神經元提供信號。因此,就其本質而言,神經元是多輸入、多輸出的系統,神經信號傳遞過程則為相互關聯的并行過程。神經元信息不僅為放電頻率所攜帶,也存在于其放電的時間序列及空間模式中。對回路中多個神經元的電活動特性進行同步考察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的關鍵,在于神經生物學和信息科學兩個學科知識的結合,也就是說,既需要神經生物學的實驗方法以及對實驗結果的生物學意義的詮釋,同時也需要計算工具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近年來,神經科學和信息科學均得到了很快的發(fā)展,而兩個學科的交叉融合,必將為這兩個學科的發(fā)展帶來更大的生機。本書作者梁培基教授曾在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和英國牛津大學接受過工程學和生物學方面的專業(yè)訓練,近年來又致力于工程數學方法與生物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本書是綜合神經生物學和信息科學的國內第一部科技專著。書中第一部分對神經系統及神經元的結構和活動特性活動特性進行簡要介紹,并對傳統電生理方法及神經信號方法作一回顧;第二部分則著重對神經元活動的多電極同步記錄及相應的數據處理方法進行闡述。本書可以為在神經生物學和信息科學學科交叉方面開展工作的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