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概述
1.2 水質分析方法簡介
1.3 水樣的采集和保存
1.4 水樣的預處理
1.5 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1.6 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guī)則
思考題
習題
2 滴定分析
2.1 滴定分析概述
2.2 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
2.3 標準溶液濃度表示方法
2.4 活度與活度系數
2.5 滴定分析結果的計算
思考題
習題
3 酸堿滴定法
3.1 酸堿平衡的理論基礎
3.2 酸堿指示劑
3.3 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
3.4 碳酸平衡
3.5 堿度及其測定
3.6 酸度及其測定
3.7 酸堿滴定法結果計算示例
思考題
習題
4 絡合滴定法
4.1 概述
4.2 氨羧絡合劑及其特點
4.3 酸度對絡合滴定的影響
4.4 金屬指示劑
4.5 提高絡合滴定選擇性的方法
4.6 水的硬度及其和堿度的關系
4.7 絡合滴定的方式及其應用
思考題
習題
5 沉淀滴定法
5.1 概述
5.2 銀量法滴定終點的確定
5.3 硝酸銀和硫氰酸銨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5.4 沉淀滴定法的計算示例
5.5 應用實例--水中氯離子的測定
思考題
習題
6 氧化還原滴定法
6.1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次序及進行的程度
6.2 氧化還原反應速度及其影響因素
6.3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6.4 氧化還原指示劑
6.5 氧化還原滴定法分類
6.6 其他有機物污染指標
6.7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
思考題
習題
7 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
7.1 概述
7.2 光吸收定律
7.3 比色與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及其儀器
7.4 顯色反應及顯色條件的選擇
7.5 吸光度測定表件的選擇
7.6 應用實例
思考題
習題
8 儀器分析方法簡介
8.1 儀器分析簡介
8.2 原子吸收光譜法
8.3 色譜分析法
8.4 電位分析
思考題
9 水的物理性質及其測定
9.1 水溫
9.2 臭
9.3 味
9.4 渾濁度
9.5 色度
9.6 水中固體物質
9.7 pH值
9.8 電導率
10 實驗
10.1 化學實驗的一般常識
10.2 滴定分析的玻璃器皿及其使用方法
10.3 稱量天平
10.4 鹽酸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10.5 堿度--酸堿滴定法
10.6 硬度--EDTA滴定法
10.7 氟化物--離子選擇電極法
10.8 高錳酸鹽指數--酸性法
10.9 化學需氧量--重鉻酸鉀法(CODcr)
10.10 溶解氧
10.11 五日生化需氧量
10.12 揮發(fā)酚
10.13 六價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
10.14 鐵--鄰菲羅啉光度法
10.15 色度
10.16 水中懸浮物的測定
10.17 pH值
10.18 綜合設計性實驗
附錄
附錄1 國際原子量表(1997年)
附錄2 一些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附錄3 幾種市售酸和氨水的相對密度和濃度
附錄4 配制一定濃度溶液時一些試劑的常用基本單元
附錄5 弱酸和弱堿在水中的電離常數
附錄6 絡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
附錄7 條件電極電位
附錄8 標準電極電位
附錄9 一些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
附錄10 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附錄11 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容許排放濃度
附錄12 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容許排放濃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