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 1 工業(yè)數據通信與控制網絡概述
1. 1. 1 控制網絡與現場總線
1. 1. 2 工業(yè)數據通信
1. 1. 3 早期的總線技術
1. 2 網絡集成式控制系統
1. 2. 1 控制系統的新型結構
1. 2. 2 網絡集成式控制系統的特點
1. 2. 3 控制系統對網絡的要求
1. 3 控制網絡在企業(yè)網絡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
1. 3. 1 企業(yè)網絡系統的層次結構
1. 3. 2 控制網絡的地位與作用
1. 3. 3 控制網絡與上層網絡的連接方式
1. 4 控制網絡的發(fā)展與標準化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 1 3 工業(yè)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
2. 1. 1 數據通信系統是硬軟件的結合體
2. 1. 2 廣義通信系統模型
2. 1. 3 發(fā)送與接收設備
2. 1. 4 傳輸介質
2. 1. 5 通信軟件
2. 2 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
2. 2. 1 有效性指標
2. 2. 2 可靠性指標
2. 2. 3 通信信道的頻率特性
2. 2. 4 介質帶寬
2. 2. 5 信道容量
2. 2. 6 信噪比對信道容量的影響
2. 3 數據編碼
2. 3. 1 數字編碼波形
2. 3. 2 模擬數據編碼
2. 4 數據傳輸方式
2. 4. 1 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
2. 4. 2 同步傳輸與異步傳輸
2. 4. 3 位同步. 字符同步與幀同步
2. 5 通信線路的工作方式
2. 5. 1 單工通信
2. 5. 2 半雙工通信
2. 5. 3 全雙工通信
2. 6 信號的傳輸模式
2. 6. 1 基帶傳輸
2. 6. 2 載波傳輸
2. 6. 3 寬帶傳輸
2. 6. 4 異步轉移模式ATM
2. 7 差錯控制
2. 7. 1 差錯的檢測方法
2. 7. 2 差錯的糾正方法
2. 7. 3 CRC檢錯碼的工作原理
2. 7. 4 自動重發(fā)
第3章 控制網絡基礎
3. 1 計算機網絡
3. 2 控制網絡
3. 2. 1 控制網絡的節(jié)點
3. 2. 2 控制網絡的任務與工作環(huán)境
3. 2. 3 控制網絡的實時性要求
3. 3 網絡拓撲
3. 3. 1 環(huán)形拓撲
3. 3. 2 星形拓撲
3. 3. 3 總線拓撲
3. 3. 4 樹形拓撲
3. 4 網絡的傳輸介質
3. 4. 1 雙絞線
3. 4. 2 同軸電纜
3. 4. 3 光纜
3. 4. 4 無線通信
3. 5 網絡傳輸介質的訪問控制方式
3. 5. 1 載波監(jiān)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
3. 5. 2 介質訪問控制的令牌方式
3. 5. 3 時分復用
3. 6 網絡互聯
3. 6. 1 網絡互聯的基本概念
3. 6. 2 網絡互聯規(guī)范
3. 6. 3 網絡互聯與操作系統
3. 6. 4 控制網絡互聯
3. 7 網絡互聯的通信參考模型
3. 7. 1 開放系統的互聯參考模型
3. 7. 2 OSI參考模型的功能劃分
3. 7. 3 幾種典型控制網絡的通信模型
3. 8 網絡互聯設備
3. 8. 1 中繼器
3. 8. 2 網橋
3. 8. 3 路由器
3. 8. 4 網關
第4章 通用串行端口的數據通信
4. 1 串行通信
4. 1. 1 串行通信幀的起始. 停止位
4. 1. 2 連接握手
4. 1. 3 確認
4. 1. 4 中斷
4. 1. 5 輪詢
4. 1. 6 差錯檢驗
4. 2 EIA-232-D的接口標準
4. 2. 1 接口的機械特性
4. 2. 2 接口的電氣特性
4. 2. 3 接口的功能特性
4. 2. 4 EIA-232-D的規(guī)程特性
4. 2. 5 DB-9連接器
4. 2. 6 EIA-232-D端口的直接連接
4. 3 EIA-485
4. 3. 1 EIA-485的技術參數
4. 3. 2 EIA-485的內部電路
4. 4 EIA-485的端口連接
4. 4. 1 EIA-485的半雙工連接
4. 4. 2 EIA-485的全雙工連接,
4. 4. 3 EIA-232到EIA-485端口的轉換
4. 5 EIA-485的網絡連接
4. 5. 1 網絡的機械電氣接口
4. 5. 2 網絡拓撲
4. 5. 3 添加地線
4. 5. 4 電氣隔離
4. 5. 5 屏蔽與接地
4. 6 485網絡的主從式通信管理
4. 6. 1 主從協議
4. 6. 2 通用串行協議
4. 6. 3 Modbus與Modbus Plus
第5章 CAN通信技術與汽車內部網絡
5. 1 CAN與汽車網絡簡介
5. 2 CAN通信技術
5. 2. 1 CAN的通信參考模型
5. 2. 2 CAN的報文傳送與幀結構
5. 2. 3 錯誤類型和界定
5. 2. 4 位定時與同步
5. 2. 5 CAN總線介質裝置
5. 3 CAN通信控制器
5. 3. 1 CAN通信控制器82C200
5. 3. 2 SJA1000CAN通信控制器
5. 3. 3 Intel 82527CAN通信控制器
5. 3. 4 帶有CAN通信控制器的CPU
5. 4 CAN總線收發(fā)器與I/O器件
5. 4. 1 CAN總線收發(fā)器82C250
5. 4. 2 CAN總線I/O器件82C150
5. 5 SAE J1939汽車內部網絡
5. 5. 1 汽車內部網絡
5. 5. 2 SAE J1939規(guī)范
5. 5. 3 J1939的物理連接與網絡拓撲
5. 5. 4 J1939報文幀的格式與定義
5. 5. 5 ECU的設計說明
5. 5. 6 多網段車輛網絡與網絡管理
第6章 FF通信技術與控制網絡
6. 1 FF的技術特色
6. 1. 1 FF的主要技術
6. 1. 2 通信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
6. 1. 3 協議數據的構成與層次
6. 1. 4 FF網絡通信中的虛擬通信關系
6. 2 物理層及控制網絡的物理連接
6. 2. 1 物理層的功能
6. 2. 2 物理層的結構
6. 2. 3 傳輸介質
6. 2. 4 FF的物理信號波形
6. 2. 5 基金會現場總線的信號編碼
6. 2. 6 H1網段的拓撲結構
6. 3 FF的鏈路活動調度
6. 3. 1 鏈路活動調度器LAS及其功能
6. 3. 2 通信設備類型
6. 3. 3 數據鏈路協議數據單元DLPDU
6. 3. 4 鏈路活動調度器的工作過程
6. 3. 5 數據傳輸的連接方式
6. 3. 6 鏈路時間
6. 4 總線訪問子層的功能與服務
6. 4. 1 FF通信關系中的端點角色
6. 4. 2 通信傳輸路徑與觸發(fā)策略
6. 4. 3 通信關系的建立方式
6. 4. 4 端點的綜合特性
6. 4. 5 總線訪問子層的服務及其參數
6. 4. 6 總線訪問子層的協議數據單元
6. 5 現場總線報文規(guī)范子層
6. 5. 1 對象字典
6. 5. 2 虛擬現場設備
6. 5. 3 聯絡關系管理
6. 5. 4 變量訪問對象及其服務
6. 5. 5 事件服務
6. 5. 6 "域"的上載或下載服務
6. 5. 7 程序調用服務
6. 5. 8 FMS協議數據單元及其編碼
6. 6 網絡管理
6. 6. 1 網絡管理者與網絡管理代理
6. 6. 2 網絡管理代理虛擬現場設備
6. 6. 3 NMA對象與相應的對象服務
6. 6. 4 通信實體
6. 7 系統管理
6. 7. 1 系統管理概述
6. 7. 2 系統管理的作用
6. 7. 3 系統管理信息庫SMIB及其訪問
6. 7. 4 SMK狀態(tài)
6. 7. 5 系統管理服務和作用過程
6. 7. 6 地址與地址分配
6. 8 功能塊應用進程
6. 8. 1 功能塊的內部結構與功能塊連接
6. 8. 2 功能塊應用進程中的用戶應用塊
6. 8. 3 塊參數
6. 8. 4 功能塊服務
6. 8. 5 功能塊的對象字典
6. 8. 6 功能塊的應用進程
6. 9 設備描述與設備描述語言
6. 9. 1 設備描述
6. 9. 2 設備描述的參數分層
6. 9. 3 設備描述語言
6. 9. 4 設備描述DD的開發(fā)
6. 9. 5 CFF文件
6. 10 FF通信控制器與網卡
6. 10. 1 FF通信控制器的功能
6. 10. 2 基金會現場總線通信控制器芯片
6. 10. 3 基于FB3050通信控制器的網卡設計
6. 11 FF的網絡布線與安裝
6. 11. 1 H1網段的構成
6. 11. 2 總線供電與網絡配置
6. 11. 3 網絡的連接長度
6. 11. 4 網絡的接地. 屏蔽與極性
6. 11. 5 H1網絡的常見故障及檢測工具
6. 12 FF應用系統,
6. 12. 1 FF應用系統的設計
6. 12. 2 FF應用系統的組態(tài)
6. 12. 3 FF應用系統的投運
6. 12. 4 H1與其他異構網段的集成應用
第7章 PROFIBUS
7. 1 概述
7. 1. 1 PROFIBUS基本特性
7. 1. 2 PROFIBUS-DP
7. 1. 3 PROFIBUS-PA
7. 1. 4 PROFIBUS-FMS
7. 2 PROFIBUS通信協議
7. 2. 1 PROFIBUS與ISO/OSI參考模型
7, 2. 2 PROFIBUS設備配置
7. 2. 3 面向連接的數據交換順序圖
7. 3 PROFIBUS的實現
7. 3. 1 DP從站單片的實現
7. 3. 2 智能化FMS和DP從站的實現
7. 3. 3 復雜的FMS和DP主站的實現
7. 3. 4 PA現場設備的實現
7. 4 PROFIBUS控制器ASPC2
7. 4. 1 概述
7. 4. 2 功能概要
7. 4. 3 引腳描述
7. 4. 4 ASIC接口
7. 4. 5 處理器接口
7. 4. 6 串行總線接口
7. 4. 7 封裝(P-MQFP100)
7. 4. 8 舉例
7. 4. 9 PROFIBUS接口
7. 5 PROFINet
第8章 LonWorks控制網絡
8. 1 LonWorks技術概述及應用系統結構
8. 1. 1 LonWorks控制網絡的基本組成
8. 1. 2 LonWorks節(jié)點
8. 1. 3 路由器
8. 1. 4 LonWorks internet連接設備
8. 1. 5 網絡管理
8. 1. 6 LonWorks技術的性能特點
8. 2 LonWorks網絡中分散式通信控制處理器--神經元芯片
8. 2. 1 處理單元
8. 2. 2 存儲器
8. 2. 3 輸入輸出
8. 2. 4 通信端口
8. 2. 5 時鐘系統
8. 2. 6 睡眠-喚醒機制
8. 2. 7 Service Pin
8. 2. 8 Watchdog定時器
8. 3 通信
8. 3. 1 雙絞線收發(fā)器
8. 3. 2 電力線收發(fā)器
8. 3. 3 其他類型介質
8. 3. 4 路由器
8. 4 LonWorks通信協議--LonTalk
8. 4. 1 LonTalk協議概述
8. 4. 2 LonTalk協議的物理層通信協議
8. 4. 3 LonTalk協議的網絡地址結構及. 對大網絡的支持
8. 4. 4 LonTalk MAC子層
8. 4. 5 LonTalk協議的鏈路層
8. 4. 6 LonTalk協議的網絡層
8. 4. 7 LonTalk協議的傳輸層和會話層
8. 4. 8 LonTalk協議的表示層和應用層
8. 4. 9 LonTalk協議的網絡管理和網絡診斷
8. 4. 10 LonTalk協議的報文服務
8. 4. 11 LonTalk網絡認證
8. 5 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Neuron C
8. 5. 1 定時器
8. 5. 2 網絡變量
8. 5. 3 顯式報文
8. 5. 4 調度程序
8. 5. 5 附加功能
8. 6 LonWorks的互操作性
8. 6. 1 LonMark協會
8. 6. 2 收發(fā)器和物理信道準則
8. 6. 3 應用程序準則
8. 7 LonWorks節(jié)點開發(fā)工具
8. 7. 1 LonBuilder多節(jié)點開發(fā)工具
8. 7. 2 NodeBuilder節(jié)點開發(fā)工具
8. 8 LNS網絡操作系統
8. 8. 1 概述
8. 8. 2 LNS網絡工具
8. 9 應用系統
8. 9. 1 LonWorks技術在樓宇自動化抄表系統中的應用
8. 9. 2 LonWorks技術在煉油廠原油罐區(qū)監(jiān)控系統中的應用
8. 9. 3 LonWorks在某鋁電解廠槽控機中的應用
第9章 工業(yè)以太網
9. 1 工業(yè)以太網簡介
9. 1. 1 工業(yè)以太網與以太網
9. 1. 2 工業(yè)以太網解決非確定性問題的措施
9. 1. 3 以太網的通信幀結構與數據封裝
9. 2 以太網的物理層與MAC子層
9. 2. 1 IEEE802. 3與以太網
9. 2. 2 以太網物理層
9. 2. 3 以太網和IEEE802的幀格式
9. 3 TCP/IP協議組
9. 3. 1 TCP/IP協議組的構成
9. 3. 2 IP協議
9. 3. 3 用戶數據報協議
9. 3. 4 傳輸控制協議TCP
9. 3. 5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
9. 4 EtherNet/IP
9. 4. 1 EtherNet/IP的通信參考模型
9. 4. 2 CIP的對象與標識
9. 4. 3 EtherNet/IP的報文種類
9. 4. 4 EtherNet/IP的技術特點
9. 5 高速以太網HSE
9. 5. 1 HSE的系統結構
9. 5. 2 HSE與現場設備間的通信
9. 5. 3 HSE的柔性功能塊
9. 5. 4 HSE的鏈接設備
9. 6 基于Web技術的遠程監(jiān)控
9. 6. 1 Web技術簡介
9. 6. 2 基于Web的遠程監(jiān)控系統
9. 6. 3 Web嵌入式工控節(jié)點及其遠程監(jiān)控
9. 6. 4 Web服務器獨立式遠程監(jiān)控系統
第10章 幾種控制網絡的特色技術
10. 1 ControlNet
10. 1. 1 并行時間域多路存取
10. 1. 2 ControlNet的MAC幀結構
10. 1. 3 通信調度的時間分片方法
10. 1. 4 ControlNet的虛擬令牌
10. 1. 5 ControlNet的顯性報文與隱性報文
10. 2 WorldFIP
10. 2. 1 WorldFIP技術簡介
10. 2. 2 WorldFIP通信
10. 2. 3 WorldFIP的通信控制器
10. 2. 4 新一代FIP
10. 3 Interbus的通信特色
10. 3. 1 Interbus簡介
10. 3. 2 識別周期與數據傳輸工作周期
10. 3. 3 Interbus的數據環(huán)單總幀協議
10. 3. 4 Interbus的總線適配控制板
10. 4 ASI控制網絡
10. 4. 1 ASI的網絡構成
10. 4. 2 ASI的主從通信
10. 4. 3 ASI的報文格式
10. 4. 4 主節(jié)點的通信功能
10. 4. 5 從節(jié)點的通信接口
10. 5 DeviceNet
10. 5. 1 DeviceNet技術簡介
10. 5. 2 DeviceNet的通信參考模型
10. 5. 3 DeviceNet的物理層和物理媒體
10. 5. 4 DeviceNet的對象模型
10. 5. 5 DeviceNet的連接與連接標識
10. 5. 6 DeviceNet的通信方式
10. 5. 7 DeviceNet的設備描述
10. 6 幾種總線技術簡介
10. 6. 1 SwiftNet
10. 6. 2 HART
10. 6. 3 智能分布式系統SDS
10. 6. 4 Seriplex
10. 6. 5 消費電子總線CEBus與X-10
10. 6. 6 光總線
10. 7 藍牙無線微微網
10. 7. 1 藍牙技術簡介
10. 7. 2 藍牙微微網與主從設備
10. 7. 3 藍牙協議和應用行規(guī)
10. 7. 4 藍牙設備的通信連接
10. 7. 5 藍牙設備的狀態(tài)與狀態(tài)轉移
10. 7. 6 藍牙的安全管理
10. 7. 7 藍牙基帶控制器芯片MT1020A
10. 7. 8 藍牙應用系統
10. 8 控制網絡的比較與選擇
第11章 工業(yè)數據通信中的OPC技術
11. 1 OPC技術簡介
11. 2 COM/DCOM
11. 3 OPC服務器的對象與接口
11. 3. 1 OPC服務器對象
11. 3. 2 OPC接口
11. 4 OPC服務器的類型
11. 4. 1 OPC數據訪問服務器
11. 4. 2 OPC報警和事件服務器
11. 4. 3 OPC歷史數據訪問服務器
11. 4. 4 OPC批量服務器
11. 5 OPC的軟件主板功能
11. 6 OPC的應用示例
11. 6. 1 不同控制網段之間的數據交換
11. 6. 2 利用OPC連接FCS. DCS與PLC
11. 6. 3 利用OPC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
11. 6. 4 利用OPC訪問監(jiān)控軟件的專有數據庫
11. 6. 5 OPC與仿真功能和控制軟件的連接
11. 7 互聯網上的OPC
11. 7. 1 OPC-DCOM方案
11. 7. 2 OPC-XML方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