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是語言發(fā)展的原動力之一,是語言美的集中體現(xiàn)。作為“原動力”,它在語言中處處留下它作用過的痕跡,講翻譯而不講修辭,有的問題是難以說清的。作為“語言美的集中體現(xiàn)”,它決定了以“等值”、“等效”為宗旨的翻譯活動必須在方法論中體現(xiàn)修辭功能的再現(xiàn)問題。陳望道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說,他研究修辭的動力之一是讓許多翻譯得很生硬的文章逼的,可見修辭與翻譯關系之密切。宏觀論之,翻譯技巧本身就應是翻譯的修辭技巧,因為翻譯課的教學目的不是教人如何按原意說話,而是如何按原意更好地說話?;谶@種認識,本書用不少篇幅來介紹翻譯修辭問題。從教材建設上講,有助于使翻譯課從“語法課的補課”的地位上解放出來;從翻譯實踐上講,可望對提高譯文質量有所裨益。翻譯課是一門實踐課,教材應突出實踐性。本書盡可能地減少枝冗的敘述,把空間留給譯例和練習。奈達和紐馬克都曾就譯例在翻譯技巧研究和翻譯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做過精彩的闡述。就我自己的經驗看,一本教材若無一定量的適當譯例,其教與學的效果都不易保證。本書的針對性練習有二百余個,采用隨學隨練的編排方式,同時也注意到了多樣性,以提高練習效果,書末另有五十篇分析與翻譯材料。一本教材,其內容是否實用易學是很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體系嚴謹,條理分明,樸實可信。譯學是一門廣納百川的學問,但作為教材似不宜寫得新理疊出,天花亂墜。因此,編者對現(xiàn)代譯論及相關理論做了番總結概括、條分縷析的咀嚼工作。嚼得不爛讓人難以下咽,或嚼得太爛讓人沒胃口的地方,恐怕不能說沒有?!督坛獭返靡猿蓵紫纫兄x著名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博士生導師張今先生和著名翻譯理論家、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譯審羅進德先生。從他們的著述和日常的教誨中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開始走上研習翻譯和譯論的道路。書成之后,兩位老師又在百忙之中撰寫序言,為拙作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