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財務報告的充分信息含量及過分挑剔問題研究
一.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交易費用.“按需定制”模式及“事項會計”
(一)企業(yè)理論.契約均衡和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困境
(二)提高相關性思路之一:“按需定制”和“收費機制”
(三)由“收費機制”向“事項會計”的過渡
(四)小結及進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二.財務報告的充分信息含量問題
(一)引言:關于財務報告充分信息含量問題
(二)博弈的基本架構及分析
(三)啟迪和建議
(四)結論與展望
三.會計信息披露中的過分挑剔博弈
(一)引言
(二)過分挑剔博弈:基本問題
(三)過分挑剔博弈引論之一:審計的必要性
(四)過分挑剔博弈引論之二:管理當局提供會
計信息行為的一致性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美國安然騙局及其對應議論的剖析
一.安然騙局的剖析
(一)安然公司的耀眼外表
(二)財富泡沫的膨脹與破滅
(三)安然覆滅的禍根在于其經營.管理及文化的理念
(四)安然會計造假手法的剖析
二.美國有關監(jiān)管議論與變革的剖析
(一)關于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應以原則導向取代規(guī)則導向
(二)關于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管制模式:以獨立管制為主取代以自我管制為主
(三)關于財務報告模式:關注現(xiàn)時信息和趨勢信息而不是歷史信息
(四)關于會計信息高質量——透明度的透視:三個梯次
三.維護資本市場有效性的關鍵:多元監(jiān)管與誠信教育相結合
(一)構建全方位的多元監(jiān)管
(二)實施全方位的誠信教育
參考文獻
會計計量的現(xiàn)值研究
一.現(xiàn)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演進
(一)現(xiàn)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基礎及其啟示
(二)現(xiàn)值計量屬性的研究演進
二.現(xiàn)值計量的目的.范圍.要素.原則與方法
(一)現(xiàn)值計量目的:總目的
(二)現(xiàn)值計量目的:具體目的
(三)現(xiàn)值計量的范圍:現(xiàn)值的確認
(四)現(xiàn)值計量的要素.原則與方法
三.現(xiàn)值計量的基本原理與程序
(一)估計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與時間
(二)風險和不確定性調整的一般考慮
(三)折現(xiàn)率的決定
(四)攤余成本
(五)列報和披露
四.現(xiàn)值計量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一個總結
(一)關于現(xiàn)值計量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觀點
(二)提高現(xiàn)值計量可靠性的兩大途徑:直接法和間接法
(三)更詳細的估計公允價值的程序:提高現(xiàn)值計量可靠性的參考
(四)現(xiàn)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提高現(xiàn)值信息可靠
性的又一重要途徑和保障
(五)現(xiàn)值計量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筆者的結論
五.現(xiàn)值和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中的運用研究
(一)現(xiàn)值和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中的運用現(xiàn)狀概述
(二)造成我國會計準則和制度中現(xiàn)值和公允價值運用現(xiàn)狀的原因
(三)公允價值(含現(xiàn)值)運用的市場環(huán)境辨析
(四)現(xiàn)值和公允價值會計的中國特色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斷想
(五)公允價值(現(xiàn)值)與利潤操縱的關系剖析
(六)我國的現(xiàn)值會計和審計規(guī)范
參考文獻
會計信息產權
一.導論
(一)引言:關于會計信息產權
(二)會計信息產權的基本邏輯
(三)會計信息的利益相關團體
(四)會計信息產權的內涵及其特殊性
(五)會計信息產權界定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
(六)會計信息產權界定的作用
(七)會計信息產權博弈框架
二.企業(yè)所有權分享與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
(一)早期企業(yè)中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
(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信息產權
(三)初步結論
三.管制與通用會計信息的產權
(一)外部性的有效內部化:管制界定通用會計信息產權的內因
(二)管制界定通用會計信息產權的動因:博弈分析
(三)會計信息產權界定:由企業(yè)所有權分享到管制——兩種方式及其互補性
四.道德與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
(一)道德與會計信息產權
(二)會計信息披露中的道德問題
(三)企業(yè)所有權分享.管制和道德:影響會計信息產權的三角互補關系
五.國有企業(yè)會計信息產權的畸形性分析
(一)國有企業(yè)會計信息產權的畸形特征
(二)1949—1978年國有企業(yè)的會計信息產權
(三)1978年后國有企業(yè)的會計信息產權
(四)初步結論
(五)“共同治理”.“相機治理”機制和國企會計信息產權畸形性的抑制
六.結束語
中國資本市場關聯(lián)交易盈余管理實證研究
一.實證研究假設與樣本選擇
(一)研究假設
(二)樣本選擇和資料來源
(三)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控股股東關聯(lián)交易盈余管理原因和特征
(假設1)檢驗
(二)控股股東關聯(lián)交易盈余管理盈余的持續(xù)性
(假設2)檢驗
(三)控股股東關聯(lián)交易盈余管理信息管制的價
格反應(假設3)檢驗
(四)投資組合超額收益率檢驗
三.研究結論和啟發(fā)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的局限性
(三)啟示與建議
參考文獻
費用性質法利潤表比較研究
一.兩種利潤表
(一)費用按功能分類和按性質分類
(二)費用性質法利潤表簡介
(三)兩種利潤表的功能比較
二.費用性質法利潤表比較和設計
(一)國外費用性質法利潤表評介
(二)設計原則
(三)我國費用性質法利潤表芻議
三.費用性質法利潤表分析
(一)利潤表分析的目的
(二)比率分析法指標
(三)經營費用因素分析法
(四)現(xiàn)金流量指標分析
四.費用性質法利潤表探討
(一)費用性質法利潤表“側重生產”嗎
(二)兩種利潤表的相關性比較——兼議新IAS1第82段的失誤之處
(三)兩種利潤表的適用性比較養(yǎng)老金會計問題研究
一.與養(yǎng)老金會計問題相關的基本概念
(一)確定提存養(yǎng)老金計劃與確定受益養(yǎng)老金計劃
(二)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與完全積累制
二.養(yǎng)老金的會計處理與報告
(一)與養(yǎng)老全會計相關的幾個術語
(二)養(yǎng)老金成本的會計處理
(三)附加最小養(yǎng)老金負債的會計處理
(四)養(yǎng)老金計劃清償.裁減的會計處理
(五)養(yǎng)老金會計報告
三.養(yǎng)老金會計準則
(一)養(yǎng)老金會計準則的發(fā)展
(二)養(yǎng)老金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會計信息披露與市場效率
一.市場效率理論
(一)市場效率的界定
(二)市場效率的概念
(三)市場效率的類型
(四)市場效率的測試
二.市場效率理論的意義
三.會計信息披露與市場效率的關系
(一)會計信息披露有助于市場效率的提高
(二)會計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的必然選擇
四.我國證券市場效率的研判
(一)我國股市效率實證研究成果的分析
(二)我國股市十多年來的實際發(fā)展狀況
(三)兩大結論
會計誠信研究
一.誠信危機——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二.誠信的理論研究
(一)誠信的經濟學分析
(二)誠信的道德分析
(三)誠信的法學分析
三.會計誠信的理論分析
(一)會計誠信的經濟學分析
(二)會計誠信的道德分析
(三)會計誠信的法律分析
四.增強會計誠信之途徑
(一)從經濟學角度增強會計誠信
(二)從道德角度加強會計誠信
(三)從法律角度加強會計誠信
參考文獻
公司定期報告及時性研究
一.定期報告及時性研究的意義和本文的研究設題
(一)定期報告及時性研究的意義
(二)本文的研究設題
二.定期報告及時性的作用機制
(一)及時性與信息不對稱程度的改善
(二)及時性與定期公告的頻率
三.定期報告及時性研究評說與我國相關的市場制度’分析
(一)以及時信息披露為主題的研究
(二)數(shù)據的生成與我國影響信息披露時間性特征的制度
四.定期報告及時性實證研究的模型選擇
(一)計量正常收益的模型及其影響因素簡介
(二)研究設計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四)結論
五.我國定期報告及時性研究的市場證據及其政策含義與局限性
(一)市場證據
(二)政策含義與局限性
參考文獻
表外交易披露研究
一.概論
(一)表外交易的含義.動機及其披露的核心問題
(二)研究表外交易披露的意義
(三)表外交易的邊界及類型
(四)表外交易的披露原則
二.與控制實體有關的表外交易披露問題
(一)概述
(二)表外交易披露的國際比較
三.與金融資產轉讓有關的表外交易披露問題
(一)概述
(二)表外交易披露的國際比較
四.與實物資產轉讓有關的表外交易披露問題
(一)概述
(二)表外交易披露的國際比較
(三)經營租賃與融資租賃的界線及表外交易的披露問題
五.其他表外交易的披露問題
(一)與特殊購買協(xié)議有關的表外交易
(二)與存貨寄銷有關的表外交易
參考文獻
會計信息與管理報酬契約
一.概述
(一)不對稱信息環(huán)境下會計的目標.角色
(二)報酬契約——公司治理的核心組成
(三)會計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及治理績效
二.會計信息在管理報酬契約中的運用——一個解釋框架
(一)管理報酬契約的一般機制
(二)會計信息在管理報酬契約中的運用:訂約指標選擇
(三)會計信息在管理報酬契約中的運用:報酬形式安排
三.管理報酬契約對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誘致性影響——報酬契約與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概述
(二)管理報酬契約與盈余管理
(三)訂約指標的修正與完善
四.從信息機制角度透視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報酬契約的
設計——兼對年薪制及股票期權制的適應性評價
(一)報酬契約形式的總體權衡
(二)年薪制和股票期權制的適應性評價
(三)完善我國上帝公司管理報酬契約的總體建議
保險會計研究
一.保險合同及保險會計的總體目標
(一)財務報告目的與保險合同
(二)保險會計的總體目標
二.保險資產和保險負債的確認
(一)兩種不同的確認方法
(二)保險資產和保險負債的構成
(三)兩個特殊問題
三.保險資產和保險負債的計量
(一)保險合同的核算單位
(二)計量屬性的選擇——公允價值
(三)保險負債現(xiàn)值計量方法選擇
(四)保險負債現(xiàn)值計量中的假設
(五)保險負債現(xiàn)值計價的內容
四.報告和披露
(一)各種基金及其相互間交易的處理
(二)對一攬子保險合同轉讓的財務報告
(三)保險公司損益表的格式和內容
(四)保險公司財務報告中的披露
五.中國保險會計研究
(一)1998年對《保險公司會計制度》改革的內容
(二)中國保險會計規(guī)范的有關內容
(三)對中國保險會計規(guī)范改革的建議商業(yè)銀行貸款會計研究
一.商業(yè)銀行貸款會計問題研究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一)貸款會計與信貸風險管理
(二)貸款會計問題研究現(xiàn)狀
二.貸款的會計確認
(一)會計確認的一般概念
(二)貸款的初始確認和終止確認
(三)貸款后續(xù)確認
(四)貸款利息收入和費用的確認
三.貸款的會計計量
(一)貸款計量屬性的選擇
(二)貸款計量的主要方法——現(xiàn)值技術
(三)現(xiàn)值技術在貸款后續(xù)計量中的應用
四.貸款的會計信息披露
(一)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啟示
(二)貸款會計信息披露的規(guī)范
(三)提高我國商業(yè)銀行貸款會計信息質量的思
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