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語言文字訓詁原理

訓詁原理

訓詁原理

定 價:¥30.00

作 者: 孫雍長著
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語言\文字

ISBN: 9787801262134 出版時間: 1997-12-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0cm 頁數(shù): 46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這部專著共分六章,結構安排不同一般的訓詁著作,有鮮明的特色。以聲音通訓詁是清儒在訓詁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書中花了三章來論述這一重大課題,從“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到字的聲音與形、義的關系,到聲義同源各節(jié),勝義紛陳,使人耳目一新。訓詁的作用在掃除文獻的語言文字障礙,詞義的變化、詞義的存現(xiàn)各章,對語言意義變化發(fā)展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而詞義同步引申、詞義的滲透等問題的論述更是頗有新意。末章討論訓詁與語言的社會性,把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的理論用到訓詁研究中來,使著作更增加了現(xiàn)代語言學的理論氣息。

作者簡介

  孫雍長,男,漢族,湖南祁陽人。1942年3月生。1967年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1982年北京師范大學古漢語專業(yè)訓詁方向研究生畢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五邑大學中文系教授,現(xiàn)為廣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轉注論》《管窺蠡測集》《訓詁原理》《老子注譯》《莊子注譯》《辯才與智慧》《三湘紀勝》,重要論文有《古漢語的詞義滲透》《王念孫“義類”說箋識》《王念孫“義通”說箋識》《漢字構形的思維模式》《漢字構形的心智特征》等,整理古籍有《經(jīng)史百家雜鈔》《詞詮》《太玄》《焦氏易林》《齊民要術》《太平御覽》。

圖書目錄

序……………………………………………………許嘉璐(l)
引言…………………………………………………………(l)
  一、“訓詁學”涵義的二重性……………………… (1)
  二、訓詁學與詞義學…………………………………(3)
  三、訓詁學的理論研究………………………………(6)
第一章 訓詁之旨本乎聲音…………………………………(9)
  一、漢字形音義的辯證關系…………………………(10)
  (一)義附于形的相對靈活性……………………(10)
  (二)義存于聲的相對穩(wěn)定性……………………(14)
  (三)音義關系對字形的多方?jīng)_擊………………(17)
  二、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21)
  (一)用字通假的必然性…………………………(21)
  (二)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24)
  三、因聲求義的辯證性………………………………(32)
  (一)漢字對漢語的影響…………………………(33)
  (二)聲音不是訓詁的唯一依據(jù)…………………(38)
  (三)訓詁不能脫離用字的一定規(guī)范……………(42)
第二章 語音和宇音的流轉…………………………………(46)
  一、音轉義存…………………………………………(47)
  (一)音轉的實質…………………………………(47)
 (二)音轉的產(chǎn)生…………………………………(48)
?。ㄈ┮艮D的基本規(guī)律……………………………(53)
 (四)音轉與漢字…………………………………(57)
  (五)音轉原理的訓詁價值………………………(60)
 二、聲隨義轉…………………………………………(87)
?。ㄒ唬┞曤S義轉說的提出…………………………(88)
?。ǘ┞曤S義轉說的源流…………………………(90)
?。ㄈQ讀說………………………………………(94)
 (四)聲隨義轉說不應否定………………………(98)
 三、異讀別義…………………………………………(103)
?。ㄒ唬八穆晞e義”的爭論……………………… (103)
 (二)異讀別義與訓詁學…………………………(112)
第三章 聲義同源……………………………………………(117)
 一、同源現(xiàn)象的形成…………………………………(ll9)
?。ㄒ唬┮袅x結合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119)
?。ǘ┰~義的二重性所指與立意……………(126)
?。ㄈ┟趯?,各有義類………………………(133)
?。ㄋ模┝x類與表象聯(lián)想律…………………………(136)
?。ㄎ澹┟∠蠓N種………………………………(139)
?。┊愇锿?44)
?。ㄆ撸┝x類與名實關系的矛盾律…………………(150)
  二、同源詞……………………………………………(151)
  (一)同源詞產(chǎn)生的必然性………………………(151)
  (二)同源詞的判定標準…………………………(153)
?。ㄈ┩丛~與音轉………………………………(169)
?。ㄋ模┩丛~與漢字………………………………(172)
 (五)語源與字源…………………………………(176)
?。┱Z源的推求…………………………………(185)
 (七)語族與類義…………………………………(l95)
  三、聲訓………………………………………………(2O8)
  (一)“聲訓”名稱的提出……………………… (2O8)
  (二)“聲訓”正名……………………………… (209)
  (三)聲訓的性質…………………………………(213)
  (四)聲訓源流……………………………………(218)
  (五)聲訓條例和義類……………………………(231)
  (六)聲訓的評價…………………………………(244)
  四、右文說……………………………………………(257)
  (一)右文說源流…………………………………(257)
  (二)右文現(xiàn)象的形成……………………………(262)
  (三)右文說與聲訓………………………………(269)
  (四)音近義通說與右文說………………………(273)
  (五)右文說的研究與評價………………………(276)
第四章 詞義的變化…………………………………………(283)
  一、詞義變化的體現(xiàn)及其基本規(guī)律…………………(283)
  (一)從所指關系看詞義的變化…………………(283)
    1.物名內(nèi)容的變化………………………………(284〕
    2.事名內(nèi)容的變化………………………………(287)
    3.物名事名間的相互轉化………………………(289)
  (二)從類義關系看詞義的變化…………………(290)
    l.類義相通………………………………………(290)
    2.事名義泛………………………………………(293)
  (三)意義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引申觸類,反復旁通…………………(299)
  二、促使詞義變化的因素……………………………(301)
  (一)從語言外諸因素看詞義的變化……………(302)
    1.社會客觀因素…………………………………(702)
    2.人的主觀因素…………………………………(314)
  (二)從語言自身因素看詞義的變化……………(325)
    1.義相滲透………………………………………(325)
    2 修辭義變……………………………………… (347)
  三、詞義引申說………………………………………(351)
  (一)引申說的提出………………………………(352)
  (二)引申的基點…………………………………(355)
  (三)引申的規(guī)律…………………………………(359)
  (四)引申說的局限………………………………(360)
  (五)引申說的突破《論同步引申》………(369)
第五章 詞義的存現(xiàn)…………………………………………(375)
  一、詞義的概括性與具體性…………………………(375)
  (一)“通”與“別”(“圓”與“專”)…………(377)
  (二)“對文、散文”與“統(tǒng)言、析言”……… (381)
  (三)泛指與特指…………………………………(386)
  二、言外之意…………………………………………(390)
  (一)詞義與“文意”……………………………(391)
  (二)言不盡意與言外之意………………………(393)
  (三)言外之意的體認與詮釋……………………(398)
  三、語境與隨文釋義…………………………………(401)
  (一)語境對詞義的制約…………………………(401)
  (二)訓詁家的語境觀……………………………(405)
  (三)隨文釋義與傳注訓詁………………………(415)
  (四)隨文釋義與詞書訓詁………………………(420)
第六章 訓詁與語言的社會性………………………………(425)
  一、語言社會性的層面………………………………(426)
  (一)詞匯詞義的社會性…………………………(426)
  (二)言語表達的社會性…………………………(432)
  (三)文字使用的社會性…………………………(435)
  二、訓詁與語言社會性的歷史主義原則……………(436)
  (一)語言社會性的時空因素……………………(437)
  (二)語言社會性與個人因素……………………(442)
訓詁研究主要參考文獻……………………………………(445)
跋……………………………………………………趙振鐸(463)
后記…………………………………………………………(46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