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作為哲學的一個部門,它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人們又稱美學為藝術哲學。也就是說,在哲學這個關于世界觀的學說體系中,美學是與文學藝術關系最為密切的,甚至可以說,美學是文藝發(fā)生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之一。美學的萌芽和發(fā)展在中國源遠流長,兩千多年以前的先秦諸子著作中,就已有了探討關于美學問題的言論和著作。但美學得以從哲學的附庸地位獨立成為一門科學,卻是18世紀中葉由西方理論家完成的,其傳入中國到如今也只有一個世紀的時間。早期的中國美學是在古典文藝遺產中所含美學思想的基礎上,引進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美學,試圖將它們融合起來,開始探討文藝的審美特性,成為中國美學興起和發(fā)展的前奏。美學在中國獲得長足發(fā)展并形成體系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以至于在本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出現(xiàn)兩次美學研究的高潮。應該說,老一輩的美學家,為中國美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篳路藍縷、玉成大功的貢獻,他們無愧于自己的時代。改革開放所驅動的精神文明建設蓬勃發(fā)展,使得美學這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在中國不僅出現(xiàn)了色彩紛呈的絢麗局面,而且也顯示出了光明的發(fā)展前景。其重要標志之一便是涌現(xiàn)出一大批學貫中西、術業(yè)專攻的年輕學者,其中還有一批獲得博士學位的美學研究者。他們以新的知識結構、思維方法和美學觀念,立足于中國美學的現(xiàn)實需要,面對現(xiàn)代信息高速公路上各種相鄰學科的互相滲透和影響,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腳踏實地地為建設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美學而不懈地耕耘和收獲著。即將到來的21世紀是他們的世紀,中國美學發(fā)展的希望寄托在以他們?yōu)榍靶l(wèi)的年輕一代學者身上。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和預測,我們下決心策劃出版這套《青年美學博土文庫》,企盼能對中國美學的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