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十九世紀普魯士軍事史問題的偉大作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遺著,是一部資產階級軍事理論的經典著作。本書在軍事思想上反映了資產階級初期的進步傾向和革新精神,對戰(zhàn)爭本質等問題提出了一些正確的見解,對軍事思想的發(fā)展曾起過很大的促進作用。它至今仍為資本主義國家軍事界所推崇。本書寫于1818至1830年間。作者親身參加過普法戰(zhàn)爭和法俄戰(zhàn)爭,積累了豐富的戰(zhàn)斗經驗,他的思想還受到德國古典哲學的很大影響,這就為他研究戰(zhàn)爭理論和寫作此書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觀條件。書中,作者集聚了大量的材料,力圖用辯證的方法研究戰(zhàn)爭理論,得出了一些至今看來仍屬正確的論斷。但是,由于其所處的階級和時代的限制,書中有些觀點是不正確的,特別是關于戰(zhàn)爭的性質,即戰(zhàn)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問題始終未能作出明確的闡述。即便如此,本書仍不失為資產階級的軍事理論名著。革命導師恩格斯和列寧都對本書有過好評。恩格斯1858年1月7日在致馬克思的信中說:“目前我正在讀克勞塞維茨的《論戰(zhàn)爭》。哲理推究的方法很奇特,但書本身是很好的。”列寧在反對第二國際社會沙文主義者的斗爭中,曾多次引用作者的一句名言“戰(zhàn)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即暴力)的繼續(xù)”;同時還指出:“馬克思主義者始終把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考察每一戰(zhàn)爭的意義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從這個觀點出發(fā)來考察各種戰(zhàn)爭的”。因此,本書不僅對我們研究資產階級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幫助,對我們研究一般戰(zhàn)爭問題也是有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根據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防部出版社1957年的版本,參照俄、日、英、法等文譯本和幾種中文舊譯本,在一些單位和同志的協作和幫助下,組譯了此書。為方便讀者閱讀,譯者加了腳注和注釋,書末附了人名和地名索引。由于原著是十九世紀上半期的作品,又是未經最后修訂的遺作,某些篇章還僅是草稿,文字晦澀費解,所以各國譯本在許多地方對原著的理解出入很大。雖力求準確地表達原著內容,但錯誤仍屬難免,希望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