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運動與常識
現(xiàn)在的中國人民,不問男女,都是一樣的缺乏常識,不但是大多數(shù)沒有教育的人如是,便是受過本國或外國高等教育的所謂知識階級的朋友也多是這樣。他們可以有偏重一面的專門學問,但是沒有融會全體的普通智識,所以所發(fā)的言論就有點莫名其妙,終于成為新瓶里裝的陳“的渾”酒。這樣看來,中國人民正是同樣的需要常識,并不限于女子,不過現(xiàn)在因為在“婦女運動號”上做文章,所以先就女子的方面立說罷了。
婦女運動在中國總算萌芽了,但在這樣胡里胡涂,沒有常識的人們中間,我覺得這個運動是不容易開花,更不必說結實了;至少在中堅的男女智識階級沒有養(yǎng)成常識以前,這總是很少成功的希望的。婦女運動是怎樣發(fā)生的呢?大家都知道,因為女子有了為人或為女的兩重的自覺,所以才有這個解放的運動。中國卻是怎樣?大家都做著人,卻幾乎都不知道自己是人;或者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卻忘記了自己仍是一個生物。在這樣的社會里,決不會發(fā)生真的自己解放運動的:我相信必須個人對于自己有了一種了解,才能立定主意去追求正當?shù)娜说纳?,希臘哲人達勒思(Thales)的格言道,“知道你自己”(Gnōthi seauton),可以說是最好的教訓。我所主張的常識,便即是使人們“知道你自己”的工具。
平常說起常識,總以為就是所謂實用主義的教育家所提倡的那些東西,如寫契據(jù)或看假洋錢之類,若是關于女子的那一定是做蛋糕和繡眼鏡袋了。我的意思卻是截不相同。女子學做蛋糕原來也是好的,(其實男子也正不妨學做,)但只會做蛋糕等事不能就說是盡了做人的能事了,因為要正經(jīng)的做人,還有許多事情應該知道。倘若不然,那么只能無意識的依著本能和習慣過活,決不會有對于充實的生活的要求了。正當?shù)娜松某WR,據(jù)我的意見,有這幾種是必要的,分為五組,列舉于下,并附以說明。
A 具體的科學
○第一組 關于個人者
甲 理論的
一人身生理
特別注意性的知識
二心理學
乙 實際的
一醫(yī)學大意
二教育
○第二組 關于人類及生物者甲
一生物學
進化論遺傳論
二社會學
文化發(fā)達史
三歷史
乙
一善種學
二社會科學
○第三組 關于自然現(xiàn)象者甲
一天文
二地學
三物理
四化學
乙
實業(yè)大要
B 抽象的科學
○第四組 關于科學基本者
一數(shù)學
二哲學
C 創(chuàng)造的藝術
○第五組
甲
一藝術概論
二藝術史
乙
一文藝
二美術
三音樂
以上開了一大篇賬,一眼看去,仿佛是想把百科知識硬裝到腦里去,有如儒者之主張通天地人,或者不免似乎有點冥頑,其實是不然的。這個計畫本來與中學課程的意思相同,不過學校功課往往失卻原意,變成專門的預備,以致互相妨礙,弄得一樣都沒有成績;現(xiàn)在所說的卻是重在活用,又只是一種大要,所以沒有什么困難而有更大的效果。譬如第一組的人身生理,目的是在使學者知道自身的構造與機能,不必一定要能諳記全身有幾塊骨頭等,只要了解大體,知道痰不能裹食,食不能裹火,或者無論怎樣“靜坐”,小肚里的氣決不會涌上來,從頭頂上鉆出去,那就好了。能夠有善于編輯的人,盡可以在一百頁的書里說明生理的基本事件,其余的或者還可簡短一點,所以這繁多的項目也不成問題的了。
第一組的知識以個人本身為主,分身心兩部;生理又應注重性的知識,這個道理在明白的人早已了解,(在胡涂人也終于說不清楚,)所以可以無需再加說明。
第二組是關于生物及人類全體的知識,一項的生物學敘述生物共通的生活規(guī)則,以及進化遺傳諸說,并包含普通的動植物及人類學(形質(zhì)方面的)。二項社會學即總括廣義的人類學與民俗學,實即為人類文化的研究,凡宗教道德制度技術一切的發(fā)達變遷都歸納在內(nèi),范圍很是廣大,其專事紀錄者為歷史。以上兩組的知識最為切要,因為與我們關系至為密切,要想解決切身的重要問題,都非有這些知識做根柢不可。譬如有了性的知識可以免去許多關于性的黑暗和過失;有了文化史的知識,知道道德變遷的陳跡,便不會迷信天經(jīng)地義,把一時代的習慣當作萬古不變的真理了。所以在人生的常識中,這兩組可以算是基本的知識。
第三組是關于天然現(xiàn)象的知識,第四組是科學的基本知識,可以不加說明。以上四組分為AB兩部,都是科學知識,他們的用處是在于使我們了解本身及與本身有關的一切自然界的現(xiàn)象,人類過來的思想行為的形跡,隨后憑了獨立的判斷去造成自己的意見,這是科學常識所能夠在理智上給予我們的最大的好處了。
第五組特別成為一部,是藝術一類,他們的好處完全是感情上的。或者有人疑惑,藝術未必是常識里所必需的東西,但我覺得并不如此。在全人生中藝術的分子實在是很強的,不可輕易的看過。我曾在《北京女高師周刊》上一篇文章里說過:“我們的天性欲有所取,但同時也欲有所與;能使我們最完全的滿足這個欲求的,第一便是文學。我們雖然不是文學專家,但一樣的有這欲求;不必在大感動如喜悅或悲哀的時候,就是平常的談話與訪問,也可以說是這個欲求的一種明顯的表示,因為這個緣故,文學于我們,當作一種的研究以外,還有很重要的意義與密切的關系,因為表現(xiàn)自己和理解他人在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里是極重要的一部分?!彪m然所說的只是文學,本來可以包括藝術的全體。所謂藝術的常識并不是高深的鑒賞與批評,只是“將藝術的意義應用在實際生活上,使大家有一點文學的風味,不必人人是文學家而各能表現(xiàn)自己與理解他人;在文字上是能通暢的運用國語,在精神上能處處以真情和別人交涉”。在中國,別的幾組的知識,或者還容易養(yǎng)成,至于這一種卻是十分為難,雖然也是十分需要,因為向來把藝術看的太與人生遠隔了,所以關于這一項很須注意才行。
養(yǎng)成這些常識,大抵在中國以外的各國,有適用的書物,沒有什么困難,但中國便不能如此順遂。書籍中說是沒有一本適宜的,大約并不為過;生理教科書里都是缺少一篇的,可以想見科學家對于人身的觀念了。社會學類更沒有一本好書,說也奇怪,除了嚴幾道的一二譯本外竟沒有講到文化發(fā)達的書了。愛爾烏特所編的《社會學》在美國雖然怎樣有名,在現(xiàn)在這個目的上是不適用的。我們所要求的是一種文化史大綱,仿佛威士德瑪克的《道德思想的起源與發(fā)達》,泰勒的《原始文化》一流的著作,而簡要賅括,能夠使我們了解文化的大概的一部書。別的方面,大約也是這樣。中國不能說是沒有專門學者,本來不應該還有這樣的“常識荒”的現(xiàn)象,但事實總是事實,我們也就不能不歸咎于學者的太專門了,只是攀住了一只角落,不能融會貫通的一瞥人文的全體,所以他們的見識總是有點枝枝節(jié)節(jié)的,于供給全的人生的常識不免不甚適合了。在中國沒有這樣的一套常識叢書,也沒有養(yǎng)成全的個人的一種學院的時候,我們這種希望原只能當作理想,說了聊以快意,但如能涉獵外國書物,也可以達到幾分目的。這雖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為做人的大問題的緣故,不能太辭勞悴了;而且我們也還夢想有好事的人們出來,去擔任編叢書設學院的事,所以這一個養(yǎng)成常識的主張也還不能算是十分渺茫的高調(diào)罷。
這一年來,中國婦女問題的聲浪可以說是很高了,不喜歡談戀愛問題的人,也覺得參政之類是可以談的了,但是一方面卻又有頑固的反動,以為女子是天生下來專做蛋糕的,這個道理同火一般的明白,更不成什么問題。我也承認運動解放的女子里有多數(shù)還未確實的自覺,但對于那些家政萬能的學者更要表示不滿。究竟他們是否多少了解自己,還是很大的疑問,更不必說知道女子了。我不知道他們根據(jù)什么,(大約是西國的風俗?)便斷定女子只應做蛋糕,尤其不懂有什么權利要求女子給他們做蛋糕?這真是一個笑話罷了。倘若以為這是日常生活里的需要,各人都應知道,那么也不必如此鄭重的提倡,也不能算作常識的項目,更不能當作人生的最高目的。我希望現(xiàn)在主持婦女運動的女子和反對婦女運動的男子都先去努力獲得常識,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與自然是什么,然后依了獨立的判斷實做下去,這才會有功效?!欢切暗案獾谝弧钡膶W者們,大約未必肯見聽從,他們大約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什么”的了。
(一九二三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