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在線讀書名家文集閑書

正文

錢唐汪水云的詩詞

閑書 作者:郁達(dá)夫


錢唐汪水云的詩詞

錢唐汪大有,字元量,善鼓琴,以琴受知紹陵(即南宋度宗,在位十年,年號咸淳。咸淳元年乙丑,為元世祖至元二年,西歷一二六五年。咸淳十年為至元十一年,西歷一二七四年),出入宮掖。恭帝德佑二年丙子(元至元十三年,西歷一二七六年),元丞相伯顏入臨安,南宋亡,執(zhí)帝后及太后與嬪御北,水云從之。入燕,留燕數(shù)年。時故宮人王清惠、張瓊英輩皆善詩,相見,輒涕泣倡和。又文丞相文山被執(zhí)在獄,水云至鋃鐺所,勉丞相必以忠孝白天下。作拘幽十操,文山倚歌和之。元世祖聞其名,召入,命鼓琴,一再行,乞為黃冠歸錢唐,世祖賜為黃冠師。臨行,故幼主瀛國公,故福王平原公,駙馬右丞楊鎮(zhèn),故相吳堅、留夢炎,參政家鉉翁、文及翁,皆賦詩餞行。與故宮人王昭儀等十八人,釃酒城隅,分韻賦詩,哀音哽亂,淚下如雨。南歸后,往來匡廬彭蠡間,若飄風(fēng)行云,莫能測其去留之跡,自號水石子。

水云長身玉立,修髯廣顙,而音若洪鐘,江右之人以為神仙,多畫其像以祠之。

上面的四五百字,是我從《水云集》后附錄在那里的《錢塘縣志文苑傳》《南宋書》,乃賢詩序上面,綜合排列,抄錄補綴成來的汪水云的全傳。此外,關(guān)于汪水云的史實,我搜求了好幾年,到現(xiàn)在還是一無所得。譬如他生于何年,死于何日,在商務(wù)的《歷代名人生卒年表》、吳荷屋中丞的《歷代名人年譜》上也查不到;當(dāng)然在《歷代名人生卒年表》的源流書里,如正續(xù)補以及三續(xù)的《疑年錄》,全祖望的《年華錄》等書里,也是沒有的。此外的正書,如《宋史》《元史》之類,更可以不必說,就是元明清人的筆記里,也尋不出他的生卒的年月。我們只知道文天祥生于宋端平三年丙申(西歷一二三六年),被殺于元至元一九年壬午臘月初九(西歷一二八二年),年四十七歲。伯顏丞相,卒于元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庚子日(西歷一二九五年),年五十九歲。又據(jù)乃賢《金臺集》的《讀汪水云詩集》詩序里之所說,則乃賢之得識水云,系由于危太史(太樸名素)之言傳。是則乃賢已不及見水云,而危素系元至正間翰林,生于元元貞元年乙未(西歷一二九五年),卒于明洪武五年壬子(西歷一三七二年),年七十八歲。危太樸似乎是見過水云的,因他的狀貌長身玉立云云,都是由乃賢從危太史處聽來的話??墒侵x翱皋羽,也卒于元元貞元年,年四十七歲;終謝皋羽之身,四十七年中,應(yīng)該和汪水云有一面的機會的無疑。而程篁敦編之《宋遺民錄》卷第十一,載謝翱續(xù)琴操《哀江南》四章之序曰:“宋季有以善鼓琴見上者,出入宮掖間,汪姓,忘其名。臨安不守,太后嬪御北,汪從之。宿留薊門數(shù)年,而文丞相被執(zhí)在獄,汪上謁,且勉丞相必以忠孝白天下,予將歸死江南。及歸,舊宮人會者十八人,釃酒城隅與之別,援琴鼓再行,淚雨下,悲不自勝。后竟不知所在,嘻,汪蓋死矣??陀懈兄?,為續(xù)琴操,曰《哀江南》,凡四章。”觀此則謝皋羽始終未見水云,而水云之死,當(dāng)在危太樸出生之前。豈危太樸亦人之傳聞,而轉(zhuǎn)告乃賢的么?

總之文山被殺之日(至元十九年),水云尚在人間,而水云的死,當(dāng)在元貞元年(一二九五)前后(尚有大德元年卒之劉辰翁序文可據(jù)),距他的生日,若有八十歲者,當(dāng)在嘉定寶慶之間,或竟在紹定年間出世的也說不定。至于元陳泰之《送錢塘琴士汪水云》一詩,成于何年,不可考,亦離大德至正不遠(yuǎn),決不會在延祐年間。

這樣武斷地斷定了他的生卒年歲以后,讓我們再來談?wù)勊脑娫~。

汪水云的詩之散見于筆記者,有元陶宗儀之《輟耕錄》一段:“(上略)天兵平杭日,水云詩曰:西塞山邊日落處,北關(guān)門外雨來天。南人墮淚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又曰:錢塘江上雨初干,風(fēng)入端門陣陣酸,萬馬亂嘶臨警蹕,三宮灑淚濕鈴鸞,童兒剩遣追徐福,癘鬼終當(dāng)滅賀蘭,若說和親能活國,嬋娟應(yīng)是嫁呼韓。此語尤悲哽,先生詩有《水云集》”。

瞿宗吉佑所著之《歸田詩話》里,也有一段:“(上略)遣還,幼主送詩云:黃金臺上客,底事又思家,為問林和靖,寒梅幾度花。宋宮人,多以詩送行者,有云:客有黃金共璧懷,如何不肯贖奴回,今朝且盡穹廬酒,后夜相思無此杯。意極凄惋。元量有詩一帙,皆敘宋亡事,如云:亂點傳籌殺六更,風(fēng)吹庭燎滅還明,侍臣奏罷降元表,臣妾僉名謝道清。余詩大抵類是,可備野史。元乃易之題其帙后云:三日錢塘海不波,子嬰系組納山河,兵臨魯國猶弦誦,客過商墟獨嘯歌,鐵馬渡江功赫弈,銅人辭漢淚滂沱,知章喜得黃冠賜,野水閑云一釣蓑?!?

乃賢題的詩,本有兩首,還有一首是:“一曲絲桐奏未收,蕭蕭笳鼓禁宮秋,湖山有意風(fēng)云變,江水無情日夜流,供奉自歌南渡曲,拾遺能賦北征愁,仙人一去無消息,滄海桑田空白頭?!倍懊嫠f的乃賢詩序云云,就是寫在這兩首詩前頭的一段小序;正因這段小序之故,我們到今日還能想象得起汪水云的聲形狀貌。

《堯山堂外記》里也有一則,所記與前兩書無大出入,唯多記了一首汪水云的詩,謂元量嘗和清惠詩云:“愁到濃時酒自斟,挑燈看劍淚痕深,黃金臺回少知己,碧玉調(diào)高空好音,萬葉秋聲孤館夢,一窗寒月故鄉(xiāng)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勁氣瀟瀟入短襟。”

還有《西江詩話》里,說汪水云是浮梁人,咸淳進士,官兵部侍郎,當(dāng)系另一姓汪者。因水云亦常出沒于匡廬彭蠡間,故以之為浮梁人。此外則記事亦大抵相同,只多抄了一首汪水云的軼詩(系見于《遂昌山人雜錄》中的),名《題王導(dǎo)像》:“秦淮浪白蔣山青,西望神州草木腥,江左夷吾甘半壁,只緣無淚灑新亭?!痹姷目跉?,倒很像是水云所作;同一節(jié)末后,更說“北去老宮人之能詩者,皆其指教;或謂瀛國公喜賦詩,亦水云教之”。這說或許有據(jù),但亦不見得宮人個個都是水云的詩弟子。

(中國一般筆記的壞處,就在人云亦云;大抵關(guān)于某人之一事或一詩,特著名者,各家筆記,都只載這一段。結(jié)果弄得你想調(diào)查一古人之生卒年月,或一生大事及著作等類,翻盡千百種書,也只曉得那出名的一事或一詩而已,其他則空無所得也,這缺憾,在我搜查汪水云的史實時原常感到,而尤其當(dāng)我在搜查明清之際的史實時,感到得最深。)

汪水云的詩之散見于筆記者,大略已如上述,現(xiàn)在當(dāng)談一談他的詩詞的整個的刻本。大約水云的詩,選刻得最早者,一定是元劉辰翁本,因劉辰翁死在大德元年,去汪水云之死不遠(yuǎn)也。

劉選本后失流傳,明崇禎年間錢牧齋自云間舊抄本中錄得水云詩二百二十余首的跋語里說,劉辰翁批點刊行之本,尚未及見,是其明證。至于《千頃堂書目》所載《湖山類稿》十三卷,詞三卷本,則更少流傳,簡直無人見到了。康熙年間,石門吳氏刻宋詩,中有水云一集,詩共二百余首,當(dāng)系錢牧齋抄存之集,唯吳刻有誤書錯簡之病耳。雍正中有人發(fā)現(xiàn)汪水云《湖山類稿》全帙五卷,斷為劉辰翁批點刊行之本。乾隆三十年鮑廷博將雍正間所發(fā)現(xiàn)之《湖山類稿》與《水云詩集》搜集合刊,復(fù)采《宋遺民錄》中之劉辰翁原序補入卷首,于是汪水云的詩詞,總算勉強成了全璧;不過《湖山類稿》卷一前脫四番,其上各卷中也每有脫字,一首或半首不等,乃雍正中舊本磨滅的地方,就是在《四庫全書》里,也無法抄補,通行本自然更不必說了。我所見到的通行本,是光緒丁酉年錢唐丁氏,照四庫本(亦即鮑氏本)翻刻的《湖山類稿》五卷,附錄一卷,《水云集》一卷,附錄三卷。大抵汪水云的詩詞,以及宮人倡和的詩,遺聞、軼里、考證之類,差不多也搜羅到了十分之九,所可恨者,就是我上面所說的一件,終還不曉得汪水云的生卒年月耳。為此事,我也去訪問過許多錢唐姓汪的年長者,想問問他們的家譜上,是如何地載在那里的。但浙江之汪氏,都是隋唐間汪華的子孫,派系繁多,多到了幾百宗幾千系。自南宋迄今,又七八百年了,其間興滅不常,遷移無定,汪水云的嫡系子孫,即系有傳存者,也無從說起了。

丁氏翻刻本,因系叢書《武林往哲遺著》中之一種,不能單買,所以一般學(xué)子,得讀《汪水云詩詞全集》者,為數(shù)不多。十余年前,有正書局曾照《宋詩抄》的底本,排印過一本《水云石門詩抄》的小冊子,但絕版已久,市面上也不見流傳了,故而近時除就《武林往哲遺著》中的刻本以外,很難有機會得讀汪水云的詩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