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石鼓之辨明矣,韓愈以為宣王鼓;韋應物以為文王鼓;鄭樵以為秦鼓;偽劉宇文泰指為后周物。潘迪、薛尚功皆有音訓,而以立月作翊,以疃作蕃,學者病之。
楊慎得東坡本子李文正公,篆籀特全,音釋兼具??制浔局淮?,久而失傳,為序其所由來,刊行于世。
歐陽《集古目》,隨得隨錄,不復詮次。宋刻原本如此,今人以時代次第之,失公初意矣。
《隸釋》七百一十余葉,杜村先生手筆,云浦子盛時泰題于后。古人于書率多手抄。相傳徐髯仙有宋槧本甚精妙,后歸毛青城,載還蜀中。前輩好書,風流洵可慕也。
《肅釋》有續(xù)前后二十一卷。乾道戊子始刻十卷于越。淳熙丁酉姑蘇范至能增刻四卷于蜀。后二年雷川李秀叔又增五卷于越。明年錫山尤延之刻二卷于江東倉臺,而輦其板合之越。此景伯之自題若是。嗟乎!一書之付剞劂,遼緩歲月,以潰于成,奈何世罕其傳。元泰定間刻本,亦止前七卷,知此書之亡來久矣。景伯又集字同體異,參差不可齊者,倚聲而匯之,曰《隸韻》。予家有其半,洵宋拓中之奇寶也。
《金石錄》清照序之極詳,其搜訪可謂不遺余力。而予所藏宋拓《章仇府君碑》,明誠所未見,信乎碑版之難窮矣。昔者吾友馮硯祥有不全宋槧本,刻一圖記,曰“金石錄十卷人家”。長箋短札,帖尾書頭,每每用之。亦藝林中一美談也。
莆田鄭杓子經(jīng)述,劉有定能靜釋。搜討古今書法源流,成一家言。龍溪令趙敬叔為之鋟梓以傳。
取羲,獻之書,散于各帖者,匯而合之,附諸家評釋于逐條后,卷尾有許開題辭,然不收《保母帖》,恐遺漏者尚多,俟續(xù)考之。
此是舊抄本。刊于《百川學?!分姓?,行次失款,且多訛字。以此參校可耳。
當涂詹恩好作大字。得詹孟舉墨跡五字,寶學之。后見雪庵大字書法,傳其規(guī)矩于世。雪庵能捽襟勒式,傳陳宏道之教,取永字八法,變化為二十四法。序作于至大元年菊月望日,自署圓悟慈慧禪師,資善大夫,昭文館大學士,李浦光雪庵。其結(jié)銜如此。后人稱為雪庵和尚,蓋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