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廂五本解證》中,說到“顛不剌”一辭的時候,這樣說道:
“顛不剌”詞中用之不少,如“顛不剌情理是難甘”,“顛不剌喬癥候”等語,豈以顛為輕狂而反起可喜耶?繹其意似言沒頭腦、沒正經(jīng)之意,如“葫蘆提”、“酩子里”之類,可解不可解之間云云。
“顛不剌”是蒙古語Tein bolai的音譯,意為“如此樣的”??墒俏也幌朐谶@里多說,我想來談?wù)劦?,是那所謂“可解不可解”的“葫蘆提”和“酩子里”。
“葫蘆提”和“酩子里”均見于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昂J提”一辭見下:
卷一:一夜葫蘆提鬧到曉。
卷二:葫蘆提把寺院熒燒。
“酩子里”(或作“瞑子里”)一辭見下:
卷二:瞑子里歸去。
卷二:酩子里忍餓。
卷二:誦篤篤地酩子里罵。
現(xiàn)在先說“葫蘆提”?!段鲙洝分T宮調(diào)上的湯顯祖的批注是對的。他說:“葫蘆提,方言,糊涂也?!彼螐堮纭睹鞯离s志》云:
錢穆內(nèi)相,本以文翰風(fēng)流著稱,而尹京為近時第一。余嘗見其剖決,甚閑暇,雜以談笑渾語,而胥吏每一顧問,皆股栗不能對。一日,因決一大滯獄,內(nèi)外稱之。會朝處,蘇長公譽之曰:“所謂霹靂手也?!卞X曰:“安能霹靂手,僅免葫蘆蹄也?!焙酊X。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上也說:
張右史《明道雜志》云:“錢內(nèi)翰穆公知開封府,斷一大事,或語之曰:可謂霹靂手。錢答曰:僅免葫蘆提?!鄙w俗語也。然余見王樂道記輕薄者改張鄧公《罷政詩》云:“赭案當(dāng)衙并命時,與君兩個沒操持,如今我得休官去,一任夫君鶻露蹄?!蹦俗鼹X露蹄,何耶?更俟識者。
因為是俗語,所以字無定形,這是無足怪的。而意思卻是很明白,作糊涂不辨是非解??墒?,這“葫蘆提”的來源是怎樣的呢?那是從“糊涂”二字變化出來的。同是那位不明白為什么“葫蘆提”又作“鶻露蹄”的吳曾,在同書的卷二中說:
“鶻突”二字,當(dāng)用“糊涂”,蓋以糊涂之義,取其不分曉也。案呂原明《家塾記》云:太宗欲相呂正惠公,左右或曰:“呂端之為人糊涂?!保ㄗ宰⒃疲鹤x為鶻突)帝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睕Q意相之。……
這樣,“葫蘆提”這三個字的來歷是很分明的了:它們是“鶻突”二字的轉(zhuǎn)音,而“鶻突”就是“糊涂”。這樣,這三個字并不是在“可解不可解之間”的。
“酩子里”或“瞑子里”,也是宋代的俗語。湯顯祖的批注說:“瞑子,調(diào)侃暗地也?!薄鞍档亍笔菍Φ?,卻沒有調(diào)侃的成分。就在前面引用過的《明道雜志》中,還有這樣一則:
掌禹錫學(xué)士厚德老儒,而性涉迂滯,嘗言一生讀書,但得佳賦題數(shù)個,每遇差考試,輒用之,用亦幾盡。嘗試監(jiān)生,試砥柱勒銘賦。此銘今具在,乃唐太宗銘禹功,而掌公誤記為太宗自銘其功。宋渙中第一,其賦悉是太宗自銘。韓玉女時為御史,因章劾之。有無名子作一闋嘲之云:“砥柱勒銘賦,本贊禹功勛,試官親處分,贊唐文;秀才冥子里,鑾駕幸并汾,恰似鄭州云,出曹門?!薄摆ぷ永铩?,俗謂昏也。
昏,日冥也;冥,幽暗也,夜也;瞑,閉目也。意義都是可以相通的,總之是“暗地里”的意思。這也并不是在“可解不可解之間”的。
元曲中這一類的宋代俗語,是大量地保存著,比蒙古語還多。我這里提出這兩個辭來談?wù)劊瑹o非是想提起人們的注意,對元曲中的宋元俗語不要隨便放過,不求甚解,而應(yīng)加以更深的研究、探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