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為例義第三十五
啖子曰:《公》《穀》多以日月為例,或以書日為美,或以為惡。夫美惡在于事跡,見其文,足以知其褒貶,日月之例,復(fù)何為哉?假如書曰春正月叛逆,與言甲子之日叛逆,又何差異乎?故知皆穿鑿?fù)f也。假如用之,則踳駁至甚,無一事得通,明非《春秋》之意,審矣?!蹲笫稀肺ㄇ渥湟匀赵聻槔嘧韵喙造?。〔《左氏》諸事,皆不以日月為例,何獨于卿卒皆生此文?故知妄耳?!扯旁獎P曰:凡朝聘會遇、侵伐用兵、執(zhí)殺士功之屬,例不書日;盟戰(zhàn)敗入滅崩薨卒葬弒君日食之屬,例多書日,自文公以前書日者,凡二百四十九,宣公以下書日者四百三十二,年數(shù)略同而日數(shù)加倍,故知久遠遺落,不與近同。予竊謂《公羊》所謂不日,遠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亦久遠多遺落也。凡例當(dāng)書而不書者,皆舊史之文,明非褒貶所要也;例當(dāng)書日而不書者,蓋為遺闕;其例不當(dāng)書日而書者,皆有意也。義各見本傳。杜元凱云,經(jīng)首不書王者,為王室不班歷,故不書王也。檢尋二百四十二年,除桓公之外,應(yīng)年首之事,未有事在書時之例而書王者,亦未有事在書日月之例而不言者,則知自緣史體成文,不關(guān)歷也。
凡公即位,皆不記日,以其必是朔日故也。唯定公以昭公之喪六月乃至,故書日以明其既殯而即位,且志非常也。
凡郊及廟祭,皆記日,敬大事也。其或不日者,〔唯僖八年七月禘于太廟,不日?!酬I文也。其泛序郊廟,即不日,非祭事故也。〔謂卜郊及丹楹等。〕其雩祀,為記旱之所在,而非正祭,故月而不日。其社祭自有定日。其他所載者,皆雜事爾,故亦不日?!搽s事謂鼓用牲等也?!?
凡婚姻禮,初往納幣及逆女,不知定成否,故依聘例書時。
凡逆夫人至國,禮既定成,故至?xí)r書月。唯莊公逆文姜,以取仇女之故,特變文書入,而又書日,以示急切。
凡他國以婚事至納,例皆書月,重婚禮也。
凡內(nèi)女歸外,永離本國,故亦書月。外女歸外者,情不比內(nèi),但書其時。
凡內(nèi)女自夫家來者,但書時,不比嫁時也。
凡內(nèi)女被出,即書月,事切于常也。夫人被出,亦如之。
凡崩薨卒葬,例書日,重喪事也。雖未逾年之君,卒亦書日,葬書月,以紀(jì)得禮失禮也。
凡諸侯來朝,常事也,但紀(jì)其時?!操沂哪晗牧拢炯灌嬜觼沓?,以事異,特書月也?!?
凡諸侯以喪事來,即書月。〔奔喪會葬是也。〕
凡他國使使來聘,亦常事也,故但書時;雜事來者,亦書時。其有事大者,乃書月耳?!蔡焱蹂a命是也?!?
凡公如京師及如他國,合書月,或不書者,因舊史也。故夫子存其書月者,以示義也。
凡內(nèi)大夫如外,常事但書時,會葬者即書月,為葬生文也。〔文六年公子遂如晉葬襄公是也。他皆放此?!?
凡盟,結(jié)二國之好,國之大事,故例皆書日。內(nèi)盟有不書者,闕文。外盟多不書者,或告辭略闕文也。其來盟及蒞盟不書日者,來盟者不以至日,蒞盟者但紀(jì)其去盟時,所以不日也。
凡平者,皆書月,事輕于盟也。
凡公會諸侯,皆書月,重公也。
凡外諸侯會,皆但書時。
凡內(nèi)大夫會外大夫,亦不書月。
凡公與諸侯遇,理合書月;不書者,因舊史也。
凡諸侯相侵伐,例但書時,輕于入滅等故也。
凡內(nèi)侵伐,當(dāng)書月。經(jīng)中書月者少,因舊史也。故夫子存其書月者,以示義也。
凡內(nèi)被侵伐,當(dāng)書月。經(jīng)中書月者少,不書者多,意與上同。
凡內(nèi)與外共侵伐,義亦同上。
凡圍襲追等用日月,與侵伐并同。
凡內(nèi)與外取國邑,悉書月,重于侵伐也。
凡內(nèi)外救皆書月,竊記其善也?!舶福`字疑誤。〕
凡內(nèi)外次,例但書時。
凡遷皆書月,重于侵伐也。降〔齊人降鄣〕,克〔鄭伯克段〕并同此例。
凡棄師〔鄭棄其師〕,殲〔齊人殲于遂〕,亡〔梁亡〕,皆積久自致,非一日之事,故不書日。
凡內(nèi)兵入他國,例合書日;不書日者,史闕文也。
凡戰(zhàn)及敗及滅及焚〔焚咸丘是〕,皆書日,事重故也。
凡軍旅雜事,唯大閱及治兵,是一日之事,故書日,其余但記非常及改作,故隨事輕重,或月或時,以明變常之始耳,故皆不書其日。
凡蒐狩之禮,四時有常,變者則書,紀(jì)其失也,故但著其時?;杆哪辏饔诶?,為公非禮之行,故書月也。
凡賦稅,但記變常之時,故不必標(biāo)其日月。
凡興作,皆合于農(nóng)隙,故但紀(jì)其時,是非著矣。僖二年正月城楚丘,內(nèi)為外城,故特書月。
凡改革,但紀(jì)其初,故唯書月,不必言日。唯躋僖公書日者,為上言祭故也。〔大事祭也。〕
凡有年,冬收后則知之,故但紀(jì)時耳。西狩獲麟,依狩例書也。
凡日食,皆書朔及日。其不書日,皆史闕文也。其不書朔者,則或非朔日?!怖婋[三年。〕
凡星變及隕者,有定日,有書其月者;或彌月或累月,故不可書日也。
凡山崩地震,皆一日之事,故書日。
凡內(nèi)災(zāi),皆書日,內(nèi)事自詳也。
凡外災(zāi),或書月,或書時,莫能定知也。故外事皆略也。昭十八年夏四月壬午,宋、衛(wèi)、陳、鄭災(zāi),皆書日者,以四國同日有災(zāi),天下所異,故可得而書也。
凡水旱,皆書時者,為其久乃成災(zāi),故不可書日月也。
凡不雨,皆書月。既不成災(zāi),但記其若干月不雨耳。
凡雨雪雹不逾時,但以為災(zāi)故書,即不書日月也。隱九年三月〔今之正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書日者,言震后復(fù)雪,舉其異,且與震相近也。桓八年冬十月雨雪〔今之八月〕,記非時也,故書月;昭三年冬大雨雹,亦記非時也。
凡冰霜,皆記異。無冰記時者,彌時無之;記月者,其月無之。冬霜不殺草,彌冬不寒也;十月隕霜,記其早也?!步裰嗽隆!撤搀疄?zāi),多書時,明累月有之,不在一月也;其書月者,即當(dāng)月有之,不連月也;其書時者,即連月有之也。其記蟲及禽獸以異書者,但記其異,故不假日月也。
凡歲饑,年終之事,故不系于日月也,皆以冬后書之。
凡弒君,皆書日,大其事也。殺他國君亦然。
凡外殺公子大夫,皆但書時,降于君也。內(nèi)刺公子大夫,即書日,比之卒也。
凡執(zhí)諸侯,皆書月。
凡諸侯執(zhí)他國大夫,皆書時;若執(zhí)魯大夫,即書月?!伯愑谕庖病!?
凡天王出,魯公大夫出孫,皆書月而不書日者,出與至彼不同日,故不書日也。
凡諸侯出奔,皆書月;大夫奔及逃叛,則但書時;內(nèi)大夫奔,即書月。
凡天王歸入,例書月。〔此魯不定知王室事,故書月;王史當(dāng)書日也?!持T侯歸入納亦然。大夫歸入,但書時。
凡公自外還至國,皆書月;內(nèi)大夫至,但書時,不可比君也。
凡合書日,而或不書者,蓋告辭不具,或舊史脫闕。不合書日,而或書者,因舊史,誤不削耳?!矁?nèi)大夫奔有書日是。〕
凡合書月,而不書者,其故有三焉:一則隱公時不書正月,以明讓德,故隱公時悉無正月;二則為同月,上文已有事也;〔如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公命,合書月,為同月,上文云冬十月陳侯林卒,不可更言十月也。他皆放此。〕三則舊史闕文也。〔舊史脫不書月,故因不書?!?
凡不合書月,而書月其故亦有三焉:一則同月下文有大事,須書月,故上文亦書之。〔如隱元年冬十二月祭伯來,不合書月,下文公子益師卒,故須書之。他皆放此?!扯t同時上文有大事書月矣,若下文不書月,則亦同月,故以別之;〔意與上同?!橙齽t舊史存之,誤不削耳。
凡用日月,史體當(dāng)耳,非褒貶之意,故經(jīng)文粗成大體,亦不知精加考核,理可知也。
又僖十六年傳曰:凡日事而遇晦朔則書,〔言事合書月者,又值晦朔,則書晦朔也。〕正歷數(shù)也。〔言因記晦朔以為推歷之證驗也?!持^僖十五年己卯晦震夷伯之廟,僖十六年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成十六年甲午晦戰(zhàn)于鄢陵,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