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州
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云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里?!吨駮吩扑辞魣颍瑥唾热ぶ?,使不與父相見也,〔《史記》五帝本紀“舜讓辟丹朱于南河之南”《正義》引。〕
陶丘在濮州鄄城縣西南二十四里。又云在曹州城中,徐才宗《國都城記》云此城中高丘,即古之陶丘?!病妒酚洝贰ⅰ断谋炯o》“泆為榮東出陶丘北”《正義》引?!?
濮州雷擇縣,本漢城陽縣,在州東南九十一里。《地理志》云城陽屬濟陰郡。古郕伯,姬姓之國。〔《史記》周武王封季弟載于鄖,其后遷于城之陽,故曰城陽。《史記》、《項羽本紀》“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正義》引?!妒酚洝贰ⅰ肚乇炯o》“城陽君入朝”《正義》引作“濮州雷澤縣本漢郕陽縣”,古郕伯,姬姓之國,周武王封弟季載于郕;其后遷城之陽也”。又《史記》、《五帝本紀》“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正義》引作雷澤縣,本漢城陽縣也”。又《通鑒》卷八《秦二世紀》“別攻城陽屠之”注引作“濮州雷澤縣,本漢城陽縣,在州東九十一里?!卑匆陨纤饔绣e脫比脫“縣”字,《五帝本紀》及《秦本紀》引不脫。此《輿通》監(jiān)注引脫“南”字,《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逐北至城陽《正義》云“城陽,雷澤縣是也,在濮州東南九十一里”,蓋本《括地志》為說,“東”下有“南”字。《元和郡縣志》卷十一濮州雷澤縣說雷澤縣“西北至州九十里”,則縣在州之東南,應補“南”字。〕
姚墟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里。《孝經援神契》云舜生于姚墟。〔《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正義》引,又《史記》、《秦始皇本紀》“燕虛長平”《正義》引。〕
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北郭外西北。《山海經》云雷澤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也。〔《史記》、《五帝本紀》“漁雷澤”《正義》引。又《史記》、《夏本紀》“雷夏既澤”《正義》引、《詩地理考》卷六引均無“《山海經》云”以下文。按《詩地理考》引有“北”字,《元和郡縣志》卷十一雷澤縣亦云“雷夏澤在縣北郭外,今補?!?
雍、沮二水在雷澤縣西北平地也。〔《史記》、《夏本紀》“雍沮會向《正義》引。按《元和郡縣志》卷十一濮州雷蹕蘇云雍水、沮水,二源俱出雷澤縣西北平地,去縣十四里?!贝艘摗翱h”字,今據增?!?
堯陵在濮州雷澤縣西三里。郭緣生《述征記》云:“城陽縣東有堯冢,亦曰堯陵,有碑”是也。〔《史記》、《五帝本紀》“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正義》引?!?
濮州雷澤縣有歷山、舜井,又有姚墟,云舜生處也?!病妒酚洝贰ⅰ段宓郾炯o》“舜耕歷山”《正義》引,又《通鑒地理通釋》卷四“歷山”引?!?
濮陽縣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本漢濮陽縣也,古昆吾之國?!病妒酚洝贰ⅰ俄椨鸨炯o》“西破秦軍濮陽東《正義》引。按唐濮陽縣即漢東郡濮惕縣,古為昆吾國,又即帝丘。《史記》、《高祖本紀》“軍濮陽之東”《正義》云“濮陽故城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本漢濮陽縣”,典此引同,蓋亦《括地志》文。此引有脫字錯字,今據《高祖本紀》、《正義》補“本漢”及“陽”三字,又據《楚世家》、《正義》引《括地志》刪“吳”字補“昆吾”兩字?!?
濮陽縣,古昆吾國也。昆吾故城在縣西三十里。昆吾臺在縣西百步顓頊城內,周回五十步,高二丈,即昆吾墟也?!对姷乩砜肌肪砦謇ノ嵋!妒酚洝贰ⅰ冻兰摇贰耙辉焕ノ帷薄墩x》引作“濮陽縣,古昆吾國也。昆吾故城在濮陽縣西三十里。臺在縣西百步,即昆吾墟也”。按據《楚世家》、《正義》引增“昆吾”二字。〕
濮陽縣有故龍淵宮,俗名瓠子宮?!稘h書》云河決瓠子,漢武起宮于決水之旁。又濮陽縣西南八里有赤龍渦,有決口故道,蓋古之龍淵宮也,非筑宮之所?!短藉居钣洝肪砦迨咛粗蒎ш柨h引《坤元錄》?!?
故龍泉宮俗名瓠子宮,在濮州濮陽縣北十里,州西北九十里。元光中河決瓠子,塞決阿之傍,龍泉之側,因以為名,亦云宣房宮。《玉?!肪硪话傥迨濉秾m室》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