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要批評家

二心集 作者:魯迅


我們要批評家

看大概的情形(我們這里得不到確鑿的統(tǒng)計),從去年以來,掛著“革命的”的招牌的創(chuàng)作小說的讀者已經(jīng)減少,出版界的趨勢,已在轉(zhuǎn)向社會科學了。這不能不說是好現(xiàn)象。最初,青年的讀者迷于廣告式批評的符咒,以為讀了“革命的”創(chuàng)作,便有出路,自己和社會,都可以得救,于是隨手拈來,大口吞下,不料許多許多是并不是滋養(yǎng)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紅紙包里的爛肉,那結果,是吃得胸口癢癢的,好像要嘔吐。

得了這一種苦楚的教訓之后,轉(zhuǎn)而去求醫(yī)于根本的,切實的社會科學,自然,是一個正當?shù)那斑M。

然而,大部分是因為市場的需要,社會科學的譯著又蜂起云涌了,較為可看的和很要不得的都雜陳在書攤上,開始尋求正確的知識的讀者們已經(jīng)在惶惑。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阿狗阿貓”。

到這里,我們所需要的,就只得還是幾個堅實的,明白的,真懂得社會科學及其文藝理論的批評家。

批評家的發(fā)生,在中國已經(jīng)好久了。每一個文學團體中,大抵總有一套文學的人物。至少,是一個詩人,一個小說家,還有一個盡職于宣傳本團體的光榮和功績的批評家。這些團體,都說是志在改革,向舊的堡壘取攻勢的,然而還在中途,就在舊的堡壘之下紛紛自己扭打起來,扭得大家乏力了,這才放開了手,因為不過是“扭”而已矣,所以大創(chuàng)是沒有的,僅僅喘著氣。一面喘著氣,一面各自以為勝利,唱著凱歌。舊堡壘上簡直無須守兵,只要袖手俯首,看這些新的敵人自己所唱的喜劇就夠。他無聲,但他勝利了。

這兩年中,雖然沒有極出色的創(chuàng)作,然而據(jù)我所見,印成本子的,如李守章的《跋涉的人們》,臺靜農(nóng)的《地之子》,葉永蓁的《小小十年》前半部,柔石的《二月》及《舊時代之死》,魏金枝的《七封信的自傳》,劉一夢的《失業(yè)以后》,總還是優(yōu)秀之作??上覀兊挠忻呐u家,梁實秋先生還在和陳西瀅相呼應,這里可以不提;成仿吾先生是懷念了創(chuàng)造社過去的光榮之后,搖身一變而成為“石厚生”,接著又流星似的消失了;錢杏邨先生近來又只在《拓荒者》上,攙著藏原惟人,一段又一段的,在和茅盾扭結。每一個文學團體以外的作品,在這樣忙碌或蕭閑的戰(zhàn)場,便都被“打發(fā)”或默殺了。

這回的讀書界的趨向社會科學,是一個好的,正當?shù)霓D(zhuǎn)機,不惟有益于別方面,即對于文藝,也可催促它向正確,前進的路。但在出品的雜亂和旁觀者的冷笑中,是極容易凋謝的,所以現(xiàn)在所首先需要的,也還是——

幾個堅實的,明白的,真懂得社會科學及其文藝理論的批評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