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孔 子
小傳
孔子名丘,字仲尼,以周靈王二十—年生于魯昌平鄉(xiāng)陬邑??资舷党鲇谝螅敒橹芄?,禮文最富。故孔子具殷人質(zhì)實豪健之性質(zhì),而又集歷代禮樂文章之大成??鬃訃L以其道遍干列國諸侯而不見用。晚年,乃刪詩書,定禮樂,贊易象,修春秋,以授弟子。弟子凡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藝者七十人??鬃幽昶呤?,為儒家之祖。
孔子之道德
孔子稟上智之資,而又好學不厭。無常師,集唐虞三代積漸進化之思想,而陶鑄之,以為新理想。堯舜者,孔子所假以表其理想而為模范之人物者也。其實行道德之勇,亦非常人之所及。一言一動,無不準于禮法。樂天知命,雖屢際困厄,不怨天,不尤人。其教育弟子也,循循然善誘人。曾點言志曰:與冠者、童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則喟然與之。蓋標舉中庸之主義,約以身作則者也。其學說雖未成立統(tǒng)系之組織,而散見于言論者,得尋繹而條舉之。
性
孔子勸學而不尊性。故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薄拔ㄉ现c下愚不移?!庇衷唬骸吧?,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毖云胀ㄖ?,皆可以學而知之也。其于性之為善為惡,未及質(zhì)言。而嘗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庇肿x《詩》至“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則嘆為知道。是已有偏于性善說之傾向矣。
仁
孔子理想中之完人,謂之圣人。圣人之道德,自其德之方面言之曰仁,自其行之方面言之曰孝,自其方法之方面言之曰忠恕??鬃訃L曰:“仁者愛人,知者知人?!庇衷唬骸爸卟换?,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贝朔中囊鉃橹R、感情、意志三方面,而以知仁勇名其德者。而平日所言之仁,則即以為統(tǒng)攝諸德完成人格之名。故其為諸弟子言者,因人而異。又或對同一之人,而因時而異?;蜓孕藜?,或言治人,或糾其所短,要不外乎引之于全德而已??鬃訃L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庇址Q顏回“三月不違仁,其余日月至焉”。則固以仁為最高之人格,而又人人時時有可以到達之機緣矣。
孝
人之令德為仁,仁之基本為愛,愛之源泉,在親子之間,而尤以愛親之情之發(fā)于孩提者為最早。故孔子以孝統(tǒng)攝諸行。言其常,曰養(yǎng)、曰敬、曰諭父母于道。于其沒也,曰善繼志述事。言其變,曰幾諫。于其沒也,曰干蠱。夫至以繼志述事為孝,則一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皆得統(tǒng)攝于其中矣。故曰:孝者,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是亦由家長制度而演成倫理學說之一證也。
忠恕
孔子謂曾子曰:“吾道一以貫之?!痹俞屩唬骸胺蜃又?,忠恕而已矣?!贝朔窃右蝗酥窖砸?。子貢問:“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薄抖Y記·中庸》篇引孔子之言曰:“忠恕違道不遠?!苯云渥C也??鬃又灾宜?,有消極、積極兩方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消極之忠恕,揭以嚴格之命令者也。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積極之忠恕,行以自由之理想者也。
學問
忠恕者,以己之好惡律人者也。而人人好惡之節(jié)度,不必盡同,于是知識尚矣??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庇衷唬骸昂萌什缓脤W,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毖詫W問之亟也。
涵養(yǎng)
人常有知及之,而行之則過或不及,不能適得其中者,其毗剛毗柔之氣質(zhì)為之也??鬃佑谑且栽娕c禮樂為涵養(yǎng)心性之學。嘗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唬骸霸娍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痹唬骸叭絷拔渲僦?,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可以為成人矣?!逼溆诙Y樂也,在領其精神,而非必拘其儀式。故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君子
孔子所舉,以為實行種種道德之模范者,恒謂之君子,或謂之士。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痹唬骸熬佑腥洌荷僦畷r,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痹唬骸熬佑芯潘迹阂曀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痹唬骸拔馁|(zhì)彬彬,然后君子?!痹唬骸熬釉G于言而敏于行?!痹唬骸熬蛹矝]世而名不稱?!痹唬骸笆?,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其次,宗族稱孝,鄉(xiāng)黨稱弟;其次,言必信,行必果?!痹唬骸爸臼咳嗜?,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逼渌远嗯c舜、禹、皋陶之言相出入,而條理較詳。要其標準,則不外古昔相傳執(zhí)中之義焉。
政治與道德
孔子之言政治,亦以道德為根本。曰:“為政以德?!痹唬骸暗乐缘?,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奔究底訂栒?,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亦唐、虞以來相傳之古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