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駐德公使蔣作賓氏回國以后,對于國外情形多所發(fā)表,以供國人參考,近在外部紀念周中由王外長介紹蔣氏報告國際現(xiàn)狀,言及德國情形,有謂“該國政治家多以國為前提,而不以個人意見為前提,無論如何斗爭,均在法律范圍之內(nèi)?!庇种^“該國政爭僅在一法定機關內(nèi)競爭,決不另樹一幟,借軍隊之力,以遂其私斗,此緣黨人以國為前提,而人民亦復不許也”。我們生為中國國民的人,正目擊心傷內(nèi)憂外患之逼迫,而內(nèi)爭風云,復甚囂塵上,黑暗蔽天,聞此“以國為前提”的他國黨人,與“亦復不許”“私斗”的他國人民,于垂涎三尺之余,實不禁感慨唏噓,何彼之幸而我之不幸一至于此!
德國的“人民不許”的精神固不自今日始,在一九一八年屢敗于協(xié)約國之際,德皇威廉第二因國內(nèi)革命風起云涌,欲調(diào)一部分軍隊回國撲滅,特召大將興登堡及盧登道夫等商議,興登堡竟直率答道:“陛下欲令兵士抗御外敵,尚肯拚命,若欲用以殘殺國內(nèi)同胞,人心解體,必不用命。”威廉第二雖兇悍,孤掌難鳴,竟亦無可如何。此種兵士,比之不知有國,但知有首領,隨人牽著鼻子瞎走的所謂武裝同志,相去則又何如?德國大敗之后,完全陷于各國共管的危境,其險狀實較我國今日所處現(xiàn)狀艱苦萬倍,而全國同心,十年奮斗,竟令各國肅然起敬而不敢復侮,決非幸致,亦由于有此“以國為前提”的黨人與“亦復不許”“私斗”的人民而已。
我們于此尤可得一大教訓,即外患不足畏,本國人不顧外患而但知自相殘殺,實為極慘痛的自戕手段。我國全國國民的一致心理,無不殷切盼望中山先生彌留時慘呼之“和平奮斗救中國”能成事實,而不至再見同室操戈箕豆相煎之可恥現(xiàn)象,今以領導國民救國的國民黨而先自不能團結(jié)一致,其為可痛,何可勝言!我們歆羨德國的黨人與人民,蒿目時艱,感喟無已,但望國人之知所取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