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新聞記者近奉某機關通知,謂蔣總司令為全國之重要人物,奠定國基,討伐叛逆,尤為勞苦功高,張副總司令則擁護中央,底于統(tǒng)一,亦復功在黨國,均應致敬,以后報紙上凡需刊及蔣張二氏之名者,應書“蔣總司令”及“張副總司令”,不得直書“蔣中正”及“張學良”字樣云云。就我們做國民的地位看去,蔣氏之“奠定國基,討伐叛逆”,張氏之“擁護中央,底于統(tǒng)一”,使已經(jīng)焦頭爛額的苦百姓不必再繼續(xù)至傷臟腐心,國民對于他們兩位之“均應致敬”,似乎應該是出于自己情愿的。但是記者卻頗疑于“避名”是否“致敬”的條件,今后我們國民之所希望于蔣張兩氏及他們兩位之所應貢獻于黨國者,是否可恃“避名”而彰著。
韓退之在今日總算是思想落伍者,他的大作里有一篇叫做《諱辯》,說起“漢諱武帝名徹為通”,又說“諱呂后名雉為野雞”,可見強迫人民只敢“通”,只敢叫叫“野雞”,是對專制時代的皇帝如漢武帝一流人物“致敬”的辦法,是對聲名狼藉的專制皇后如呂氏一流人物“致敬”的辦法,如以此辦法“致敬”共和時代的政治領袖,實等于重大的侮辱!思想落伍的韓退之并還說了幾句思想不落伍的話,他說“惟宦官宮妾”才兢兢于避諱皇帝的名字,“以為觸犯”。如今我國并沒有皇帝,而國民倘以“宦官宮妾”自居,何以對手創(chuàng)民國的總理?何以對自己的人格?而對于共和時代的政治領袖亦實等于重大的侮辱!唯其如此,故雖以全國國民所“致敬”的國父,而中山縣,中山道……在老百姓的嘴巴上盡管叫著,如以“避名”為“致敬”的條件,則國民對國父何其不敬之甚!
軍事結束以來,蔣氏對于勵精圖治的種種宣言,實沒有一句不合于全國國民胃口的話,張氏維持國內和平統(tǒng)一以御外侮的談論,也是全國國民所喜聽的話。記者以為蔣張兩氏今后對于黨國之實際貢獻全在盡心竭力使所發(fā)出的支票兌現(xiàn);全國國民誠欲“致敬”,應該注意督促協(xié)助他們兩位使所發(fā)出的支票兌現(xiàn);蔣張左右誠欲“致敬”,亦應該盡忠竭智輔助他們兩位使所發(fā)出的支票兌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