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引
語堂索稿,不給又不可,給又沒有東西。近幾年來自己檢察,究竟所知何事,結(jié)果如理故紙,百之九十九均已送入字紙簍中,所余真真無幾矣。將此千百分中殘余的一二寫成文章,雖然自信較為可靠,但干枯的木材與古拙的手法,送出去亦難入時(shí)眼也。吾輩作文還是落伍的手工藝,找到素材,一刨一刨的白費(fèi)時(shí)光,真是事倍功半,欲速不能,即使接到好些定單,亦不能趕早交貨,竊思此事如能改為機(jī)器工業(yè),便不難大量生產(chǎn),豈不甚妙,而惜乎其不能也。不得已,只好抄集舊作以應(yīng)酬語堂,得小文九篇。不稱之曰小品文者,因此與佛經(jīng)不同,本無大品文故。鄙意以為吾輩所寫者便即是文,與韓愈的論疏及蘇軾的題跋全是一類,不過韓作適長而惡,蘇作亦適短而美,我們的則臨時(shí)看寫得如何耳。清朝士大夫大抵都討厭明末言志派的文學(xué),只看《四庫書目提要》罵人常說不脫明朝小品惡習(xí),就可知道,這個(gè)影響很大,至今耳食之徒還以小品文為玩物喪志,蓋他們?nèi)苑呶囊暂d道者也。今所抄文均甚短,故曰小文,言文之短小者爾,此只關(guān)系篇幅,非別有此一種文也。
(廿三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