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徒生的四篇童話

風(fēng)雨談 作者:周作人


安徒生的四篇童話

我和安徒生(H. C. Andersen)的確可以說是久違了。整三十年前我初買到他的小說《即興詩人》,隨后又得到一兩本童話,可是并不能了解他,一直到了一九〇九年在東京舊書店買了丹麥波耶生的《北歐文學(xué)論集》和勃闌特思的論文集(英譯名“十九世紀(jì)名人論”)來,讀過里邊論安徒生的文章,這才眼孔開了,能夠懂得并喜歡他的童話。后來收集童話的好些譯本,其中有在安徒生生前美國出板的全集本兩巨冊,一八七〇年以前的童話都收在里邊了,但是沒有譯者名字,覺得不大靠得住。一九一四年奧斯福大學(xué)出板部的克萊吉夫婦編訂本,收錄完備,自初作的《火絨箱》以至絕筆的《牙痛老姆》全都收入,而且次序悉照發(fā)表時代排列,譯文一一依據(jù)原本改正,削繁補缺,可謂善本,得此一冊也就可以滿足了,雖然勃拉克斯塔特本或培因本還覺得頗喜歡,若要讀一兩篇時選本也更為簡要。但是我雖愛安徒生童話,譯卻終于不敢,因為這件事實在太難了,知道自己的力量很不夠,只可翻開來隨意讀讀或?qū)驼務(wù)劧眩痪靡簿陀X得可以少談,近年來則自己讀了消遣的事也久已沒有了。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卻忽然又買到了一小本安徒生的童話。這件事情說來話長。原來安徒生初次印行童話是在一八三五年,內(nèi)系《火絨箱》,《大克勞斯與小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達(dá)的花》,共四篇,計六十一頁。去年一九三五正是百年紀(jì)念,坎勃列治大學(xué)出板部特刊四篇新譯,以為紀(jì)念,我就托書店去定購,等得寄到時已經(jīng)是殘年向盡了。本文系開格溫(R. P. Keigwin)所譯,有拉佛拉忒夫人(Gwen Raverat)所作木板畫大小三十五幅,又安徒生小像兩個,—這都只有兩英寸高,所以覺得不好稱幅。安徒生的童話前期所作似更佳,這四篇我都愛讀,這回得到新譯小冊,又重復(fù)看了兩三遍,不但是多年不見了的緣故,他亦實在自有其好處也。

譯者在卷首題句,藉以紀(jì)念他父母的金剛石結(jié)婚,蓋結(jié)婚在一八七五,正是安徒生去世之年,到了一九三五整整的是六十年了。譯者又有小引云:

“回顧一百年的歲月,又記著安徒生所寫童話的數(shù)目,我們便要驚異,看這最初所出的第一輯是多么代表的作品,這詩人又多么確實的一跳起來便踏定腳步。在一八三五年的早春他寫信給印該曼道,‘我動手寫一兩篇故事,講給兒童們聽的,我自己覺得很是成功?!?

他所復(fù)述的故事都是那些兒時在芬島他自己所喜歡聽的,但是那四篇卻各有特別顯明的一種風(fēng)格。在《火絨箱》里,那兵顯然是安徒生自己,正因為第一篇小說的目前的成功高興得了不得,那文章的調(diào)子是輕快的莽撞的。在《大克勞斯與小克勞斯》那快活的民間喜劇里,他的素樸性能夠盡量的發(fā)現(xiàn),但其效力總是健全而興奮的。這兩篇故事里金錢的確是重要的主眼,而這也正是金錢為那時貧窮的安徒生所最需要的東西?;蛘吣菚r候他所要的還該加上一個公主罷。于是有那篇《豌豆上的公主》,這里有他特別的一股諷刺味,這就使得那篇小故事成為一種感受性的試驗品。末了有《小伊達(dá)的花》,一篇夢幻故事,像故事里的花那么溫和柔脆,在這里又顯示出別一樣的安徒生來,帶著路易加樂爾(Lewis Carroll)的希微的預(yù)兆,—伊達(dá)帖藹勒即是他的阿麗思列特耳?!缎∫吝_(dá)》中滿是私密的事情,很令我們想起那時代的丹麥京城是多么的偏鄙,這故事雖是一部分來自霍夫曼,但其寫法卻全是獨創(chuàng)的。而且在這里,安徒生又很無心的總結(jié)起他對于異性的經(jīng)驗:‘于是那掃煙囪的便獨自跳舞,可是這倒也跳得不壞。’

關(guān)于安徒生的文體還須加以說明,因為正是這個,很招了他早期批評家的怒,可是末后卻在丹麥散文的將來上發(fā)生一種強有力的影響。他在那封給印該曼的信上說,‘我寫童話,正如我對小孩講一樣?!@就是說,他拋棄了那種所謂文章體,改用口語上的自然的談話的形式。后年他又寫道,‘那文體應(yīng)該使人能夠聽出講話的人的口氣,所以文字應(yīng)當(dāng)努力去與口語相合。’這好像是一篇論廣播的英文的話,安徒生實在也可以說是一個最初的廣播者。他在幾乎一百年前早已實行了那種言語的簡單化的技術(shù),這據(jù)說正是不列顛廣播會(B.B.C.)的重要工作之一。

他在敘述上邊加以種種談話的筆法,如干脆活潑的開場,一下子抓住了聽者的注意,又如常用背躬獨白或插句,零碎的丹麥京城俗語,好些文法上的自由,還有那些語助辭—言語里的點頭和撐肘,這在丹麥文里是與希臘文同樣的很豐富的。安徒生在他的童話里那樣的保持著談話的調(diào)子,所以偶然碰見一點真的文章筆調(diào)的時候你就會大吃一驚的。他又說道,‘那些童話是對兒童講的,但大人們也可以聽?!云溲哉Z也并不以兒童的言語為限,不過是用那一種為兒童所能理解與享受的罷了。(這是很奇異的,安徒生的言語與格林所用的相差有多么遠(yuǎn),且不說他的詼諧趣味,這在丹麥人看來是他最為人所愛的一種特色。在英國普通以為他太是感傷的印象,也大抵都是錯誤的。)

現(xiàn)在只簡略的說明安徒生的言語的技術(shù),但是可惜,這常被湮沒了,因為譯者的想要修飾,于是在原著者的散文上加了好些東西,而這在原本卻正是很光榮地并沒有的。至于其余的話可以不說了,這里是他最初的四篇童話,自己會得表明,雖然這總使人絕望,不能把真的丹麥風(fēng)味搬到英文上來。安徒生,丹麥的兒童的發(fā)見者,也是各國家的和各國語的兒童的恩人。真是幸福了,如不久以前一個法國人所說,幸福的是他們,自己以為是給兒童寫作,卻是一般地貢獻(xiàn)于人類,蓋他們乃是地上的君王也。”上面引用安徒生晚年所寫的話,原見丹麥全集第二十七冊,美國本亦譯載之,系一八六八年所記,說明其寫童話的先后經(jīng)過者也。自敘傳《我一生的童話》之第七章中也說及此事,但不詳細(xì)。一九三二年英國出板《安徒生傳》,托克斯微格女士(Signe Toksvig)著,蓋是丹麥人而用英文著述者,第十三章關(guān)于童話第一輯敘說頗多,今不重述,但有兩點可以補充。其一,《豌豆上的公主》本是民間傳說,與《火絨箱》等都是從紡紗的女人和采訶布花的人聽來的,但這里有一點對于伍爾夫小姐的諷刺,因為她遇見無論什么小事總是太敏感的。其二,掃煙囪的獨自跳舞,因為洋娃娃蘇菲拒絕了他,不肯同安徒生跳舞的據(jù)說也有其人,即是珂林家的路易絲小姐??墒沁@傳里最有益的資料并不是這些,乃是他講人家批評安徒生的地方。這輯童話出去之后,大雜志自然毫不理會,卻有兩家很加以嚴(yán)正的教訓(xùn)。傳中云:

“這是很怪的,安徒生平??偸悄敲纯嗤吹南?,覺得自己老是惡意的誤解與可怕的不公平之受害者,對于這兩個批評卻似乎不曾流過眼淚。但是我們不妨說,在全世界的文學(xué)史上實在再也沒有東西比這更是傲慢而且驢似的蠢的了。

這很值得引用。第一個批評說:‘雖然批評者并不反對給成人們看的童話,可是他覺得這種文學(xué)作品全然不適宜于兒童。他自然也知道兒童容易對于奇異事情感受興趣,但是他們的讀物,即使是在校外,可以單給他們娛樂的么?凡是要給兒童什么東西去讀的,應(yīng)該在單去娛樂他們之上有一個較高的目的。但就事實來說,童話里不能夠把自然與人類的有用知識傳授給兒童們,至多只有幾句格言罷了,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是否太是利少害多,因為這會把他們心里都灌滿了空想了?!?

批評者又列舉各篇童話,承認(rèn)說這的確可以使兒童聽了喜歡,不提這不但不能改進(jìn)他們的心,反而會有很大的害處?!腥顺姓J(rèn)這可以改進(jìn)兒童的禮儀觀念么,他看這童話里說一個熟睡的公主騎在狗背上跑到兵那里,兵親了她的嘴,后來她完全清醒了的時候告訴父母這件妙事,說是一個怪夢!’

又,兒童的羞恥意識可以改進(jìn)么,他看童話里說一個女人在她丈夫出門的時候獨自同那管廟的吃酒飯?

又,兒童的人命價值觀念可以改進(jìn)么,他看那《大克勞斯與小克勞斯》里的那些殺人事件?

至于《豌豆上的公主》,‘這在批評者看去似乎不但是粗俗而且還很荒唐,因為兒童看了或者會吸收這種錯誤觀念,以為那些貴婦人真是這么了不得的皮薄的?!?

《小伊達(dá)的花》算是比較的沒有弊害,但是可惜,這里邊也沒有道德教訓(xùn)!

那位先生于是在末尾勸這有才能的著者要記住他的崇高的職務(wù),勿再這樣浪費他的光陰。

第二個批評差不多也是同樣的口調(diào),但是著力說明這樣用口語寫文章之無謂,因為這總該把難懂一點的東西去給兒童,那么他們會努力去想懂得。這才是兒童們所尊重的。否則就會使得他們有機會自尊起來,隨意批評事情,這于兒童是極有害的事。他勸安徒生不要這樣的弄下去,但是那批評家摩耳貝克剛才印行了一本故事集,這是文章作法的模范,而且也指示出教訓(xùn)來,這就是在童話里也還該有的。

一世紀(jì)后蘇維埃政府阻止學(xué)校里讀童話,理由是說童話頌揚王子與公主?!?

在一百年前,這樣子的批評其實是不足怪的。可怪的只是有安徒生這種天才,突然地寫出破天荒的小故事,把世人嚇一跳,然而安徒生自己卻也并不知道,他被人家這么教訓(xùn)了之后,也就想回過去做他的小說,這些“勞什子”放棄了本來并不覺得可惜。大家知道歐洲的兒童發(fā)見始于盧梭,不過實在那只可算是一半,等到美國史丹來霍耳博士的兒童研究開始,這才整個完成了。十八世紀(jì)在文學(xué)上本是一個常識教訓(xùn)的時代,受了盧梭影響的兒童教育實在也是同一色彩,給兒童看的書里非有教訓(xùn)不可,這正是當(dāng)然的道理。舉一個極端的例,我在《縊女圖考釋》中引用法國戴恩的話,說王政復(fù)古時的英國人將克林威耳等人的死體掛在絞架上,大家去看,我加以解說道:

“但是這種景象也有人并不以為可嫌惡,因為這有道德的作用,十八世紀(jì)時有些作家都如此想,有兒童文學(xué)的作者如謝五德太太(Mrs. Sherwood)便很利用絞架為教科。哲木斯在《昨日之兒童的書》(一九三三年)引論中說,他們誠實的相信,惡人的公平而且可怕的果報之恐嚇應(yīng)該與棍子和藥碗天天給孩子們服用,這在現(xiàn)代兒童心理學(xué)的泰斗聽了是會很感到不安的。這恐怕是實在的,但在那時卻都深信絞架的價值,所以也不見得一定會錯?,F(xiàn)在且舉出謝五德太太所著的《費厄卻耳特家》為例,兩個小孩打架,費厄卻耳特先生想起氣是殺人媒的話,便帶領(lǐng)他們到一個地方去,到來看時原來是一座絞架?!苌嫌昧髓F索掛著一個男子的身體,這還沒有落成碎片,雖然已經(jīng)掛在那里有好幾年了。那身體穿了一件藍(lán)衫,一塊絲巾圍著脖子,穿鞋著襪,衣服一切都還完全無缺,但是那尸體的臉是那么駭人,孩子們一看都不敢看?!@是一個殺人的兇手,絞死了示眾,直到跌落成為碎片而止。費厄卻耳特先生講述他的故事,一陣風(fēng)吹來搖動絞架上的死人,鎖索悉率作響,孩子們嚇得要死,費厄卻耳特先生還要繼續(xù)講這故事,于是圓滿結(jié)局,兩個小孩跪下禱告,請求改心?!?

這樣看來,安徒生的做法確是違反文學(xué)正宗的定律的了??墒钦谂呻m反對,而兒童卻是喜歡聽。浪漫主義起來,獨創(chuàng)的美的作品被重視了,兒童學(xué)成立,童話的認(rèn)識更明確了,于是出現(xiàn)了新的看法,正宗的批評家反被稱為驢似的蠢了。但是,那些批評在中國倒是不會被嫌憎的,因為正宗派在中國始終是占著勢力,現(xiàn)今還是大家主張讀經(jīng)讀古文,要給兒童有用的教訓(xùn)或難懂的主義,這與那兩個批評是大半相合的。在世界也是思想的輪回,宗教與科學(xué),權(quán)威與知識,有如冬夏晝夜之迭代,中國則是一個長夜,至少也是光明微少而黑暗長遠(yuǎn)。安徒生在西洋的運命將來不知如何,若在中國之不大能站得住腳蓋可知矣,今寫此文以紀(jì)念其四篇亦正是必要也。

(二十五年一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