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超治中國政治思想,蓋在二十年前,于所為《新民叢報》、《國風報》等,常作斷片的發(fā)表。雖大致無以甚異于今日之所懷,然粗疏偏宕,恒所弗免。今春承北京法政專門學校之招,講先秦政治思想,四次而畢。略賡前緒而已。秋冬間,講席移秣陵,為東南大學及法政專門講此本。講義且講且編,起十月二十三日,訖十二月二十日,凡兩閱月成。初題為《中國政治思想史》。分序論、前論、本論、后論之四部。其后論則自漢迄今也。中途嬰小極,醫(yī)者謂心藏病初起,既有征矣,宜輟講且省思慮,不則將增劇而難治。自念斯講既已始業(yè),終不能戛然遽止,使學子觖望。卒黽勉成之。幸病尚不增,能將本論之部編講完竣,其后論只得俟諸異日矣。因所講仍至先秦而止,故改題今名。啟超講述斯稿之兩月間,以余力從歐陽竟無先生學大乘法相宗之教理,又值德人杜里舒博士同在金陵講學,而張君勱董其譯事,因與君勱同居,日夕上下其議論。茲二事者,皆足以牖吾之靈而堅其所以自信。還治所業(yè),乃益感嘆吾先哲之教之所以極高明而道中庸者,其氣象為不可及也。書成后,徐志摩擬譯為英文,劉文島及其夫人廖世劭女士擬譯為法文,倘足以藥現(xiàn)代時敝于萬一,斯則啟超所以報先哲之恩我也已。
(民國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梁啟超自序于南京成賢學舍。)